生态中国网 >  中医文化 >  正文

古代药商的“中药仿单”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时间:2019-11-11 16:42:37

字号

  中药仿单是附在单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上的药物说明书,主要介绍了药名、性味、功用、应用范围、禁忌、注意事项等,以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作用于宣传药店的名号、地址、经营范围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各地个体经营的中药店中常能看到药店为扩大经营、招揽顾客、服务大众,在门前张贴广告、悬挂葫芦、画鱼符,橱窗里摆放着藏红花、冬虫夏草、海马、牛黄、珍珠、鹿茸、灵芝等多种奇珍名贵药材,并沿用多种多样的单味中药饮片和丸、散、膏、丹等中成药的仿单,介绍各种药物的疗效和服用方法,配方时将仿单包裹在相应的饮片或成药上,便于购药者辨认和服用,以赢得顾客的欢迎和信赖。

  中药仿单形制多样,色彩代有变化。浙江钱永兴同志曾撰文介绍:“医药仿单多用方形,从版边栏来看,常用的仿单有无边栏、单边栏、文武边栏、花边栏。图案简单,用墨、蓝、绿色印刷或加朱色捺印构成。其他只是醒目的大字药店堂号、地址以及药品不二价、地道药材、童叟无欺等商业用语。”

  在仿单内容上,不外药名、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禁忌等。丸、散、膏、丹等中成药则注明成药名称、方剂来源、主要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范围、服用方法、禁忌、注意事项等。

  我国中药仿单的应用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就有流传。1964年,新疆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吐鲁番地区地下考古发掘时,一张仿单和一粒药丸同时出土。此实物是一片只存有三行文字的残纸,在纸片上记有“萎蕤丸,每空腹服十五丸,食后服二十丸。口方忌法。”数字用墨笔书写,此文字有药名、服法和禁忌,且附于药丸上,已具备中药仿单的性质和雏形。中医医史文献专家马继兴考证,此文物应是公元8~9世纪即唐朝中后期的,是具有中药仿单性质的出土实物。马继兴还介绍说,他从莫斯科科学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的孟列夫编写的《黑城出土汉文文献目录提要》一书中看到,俄国中亚地区探险队在我国的黑水城以北的一座西夏时期的古塔中保存的大批汉文及西夏文文献中,发现了编号为“tk137”、用木板刻印的商品成药仿单残纸。原纸呈正方形,宽12厘米、高17厘米,四周印有双边栏框,最上部有单独横框,横框中刻有黑底白字“辰龙麝保命丹”六个大字药名,横框下方则为纵行排列的12行170多个字,其内容是该丸的适用范围、服法、大人及幼儿用量等。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孟列夫认为此方所记述的药剂、效用和服法与谢观编撰的《中国医学大辞典》中的“龙麝聚圣丹”有些相同。据考证,此残纸系出自13世纪左右的商品药物仿单实物。这些出土文物和现在各地收藏的中药仿单实物互证,足以证明我国中药仿单自唐宋到清末民初一直沿用。同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中药仿单也随中国中医药文化输入东南亚各国。目前,日本、新加坡等地仍在广泛使用,其仿单形制、内容基本与中国原式相似。

  中药仿单这方寸之地,虽为古代药商的经营之举,但也为发扬中医药学、普及中医药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单健民 江苏省阜宁县中医院)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