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余村全景图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中国绿色时报8月17日报道(记者 马雨晶) 余村三面青山,竹海绵延。村口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个大字,吸引无数游客驻足留念。
“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两山论”。
如今,时间已过去15年,“两山论”像是一粒种子,从余村起步,在中华大地逐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浙江作为“两山论”的首提地,15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8月10日-13日,记者跟随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浙江,感受15年来“两山论”带给浙江的巨大变化。
矿山复绿 又是江南好风景
余村冷水洞矿山遗址公园,山上翠竹郁郁葱葱,黑漆漆的石灰窑口绿草丛生,昔日热闹的开矿烧窑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站在山脚下望着窑口对面的山,鲍新民感慨万千:“当年因为采石放炮,这座山基本上没有一根直立的竹子,整座山都是灰蒙蒙的。”
作为余村的老支书,64岁的鲍新民可谓是余村践行“两山论”、实现经济转型的最佳见证者。
余村位于浙江天目山北麓,三面环山,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余村凭借山上优质的石灰岩,开矿山,办水泥厂,过起了“靠山吃山”的日子。
卖石头赚钱,让余村从贫困村变身为年集体收入300多万元的富裕村。但石矿开采、开窑炼矿产生的严重污染随之而来,山体破坏、植被损毁、河水污染、事故不断。不到10年时间,曾经的秀美山村,已沦为一片“穷山恶水”。
“当时的余村山也看不到青,水也看不到绿,每天干干净净出去干活,回来时身上好几层灰,有时候脸都是黑的。”鲍新民说。
靠牺牲环境换来的粗放式发展代价太大,余村痛定思痛,开始封山育林,保护环境,2002年逐步关停矿山,2004年底全面停工停产。
余树集体经济收入降到了最低点,几乎半数以上村民没有了收入来源,有的村民甚至当面指着鲍新民的鼻子骂。是继续靠山吃山,还是关闭矿山保护生态?余村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考察,对村里关停矿山、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两山论”的提出给余村人指明了方向。2007年起,余村先后对停采废弃的冷水洞、罗子坞和巍山等3个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开发利用,在整治出的66亩土地上种植观赏类植物。2013年起,余村对村庄内部进行生态修复,48家工业企业全部关停。
依托竹海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余村因地制宜发展白茶、椅业等产业,还开起了民宿、农家乐,办起了漂流项目,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经济。2019年,余村累计接待游客100万人次。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靠着绿水青山,余村人收获了金山银山。2019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近2.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598元,村级持有集体资产20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521万元。
“如今的余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几乎家家都有轿车,房子也从当年的平房换成了3层别墅。”鲍新民说。
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考察。总书记说,余村现在已经在全国起示范作用,这里的发展后劲、潜力我也很看好,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芝麻开花节节高。
“余村将发挥带动作用,以余村为中心带动周边4个村镇共同发展生态产业,目前规划已在制定中。”余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说。
湿地修复 城市中乐享自然野趣
8月的杭州,正值酷热难耐,而在西溪湿地公园,却能获得些许清凉。
在湖中乘船而行,沿途绿意盎然,柿子树上绿色的果实压满枝头,几处老旧的水闸悬在半空定格成对旧日的纪念,成群的蜻蜓飞来飞去,时而落在蒲草尖上休息,时而点水嬉戏……
在城市中能体验到如此美好的自然环境,这得益于对西溪湿地的综合保护。
今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他说,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开发要以生态保护为主。
20世纪中叶“围湖造田”浪潮中,西溪湿地曾被大量侵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湿地的生态功能进一步退化。河道淤塞、鱼塘被填被毁,水质一度跌至劣五类。
2003年,杭州市开始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系统修复湿地自然生态。2005年,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开园,成为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15年来,西溪湿地通过搬迁村庄缓解生态压力,实施保护动植物多样性、水环境提升等项目举措,改善修复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目前,这里的水质已提升到二类,维管束植物、昆虫和鸟类的种类都有了大幅增加。
坐落于杭州市区,西溪湿地公园致力于打造“人民的大公园”,划定免费开放区域,实行杭州IC卡免费入园,开发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生态体验等旅游产业和文创产业,打造花朝节、探梅节、龙舟节、火柿节、听芦节等节庆活动。自2005年开园以来,西溪湿地公园累计入园游客达4500万人次,经营收入22亿元。
湿地保护修复赋予城市更大的生态价值,使城市在扩张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空间的规划,进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傍晚时分,在宁波杭州湾湿地,蒲草丛中、树林里鸟声阵阵,夕阳的映衬下,几只水鸟飞过,划出道道黑影。
杭州湾湿地位于宁波市杭州湾新区,杭州湾新区是宁波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区,也是中国长三角经济圈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要地之一。
杭州湾湿地是中国八大咸水湿地之一,在维持整个杭州湾生态平衡和保持生物多样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杭州湾湿地处在东亚-澳大利亚的候鸟迁徙路线的中端,既包括广阔的滩涂,也包括大片的芦苇荡与荒草地,是鸟类迁徙必经的中转站。
2005年,杭州湾新区启动湿地保护工程,对区内的资源在严格保护下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利用。15年来,通过保护修复,杭州湾区域生态恢复良好,鸟类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2019年监测到常年栖居的鸟类达305种,相较保护工程启动前增加130余种,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全域整治 乡村亦能安居乐业
在今年首都义务植树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
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今年,孙国权格外忙碌,4月摘樱桃,5月采桑葚,7月摘蟠桃,还有两三天,灵芝就要开始采收了,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今年的灵芝长得格外好,孙国权忙得乐在其中。
孙国权是宁波市余姚市梁弄镇东溪村的村民。梁弄镇地处浙东四明山麓和四明湖饮用水源保护区,因村庄小、居住散、耕地少、地块碎,高标准的环境要求与发展建设矛盾突出。
近年来,梁弄镇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的思路,通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梁弄镇加大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力度,以四明山作为区域生态核心,镇北开展水域及湿地的生态修复,搬迁环湖工业企业共20家,腾退土地用于发展生态型产业。南部加强生态林地维护和森林生态修复,整治畜禽养殖场所200余家,建成四明山百里风光带、四明湖滨水生态湿地等区域生态系统。
全域土地整治使梁弄镇形成了以四明山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和以四明湖水库和四明湖省级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水质保持在地表水二类标准,野生鸟类和爬行、哺乳类动物的数量逐年增加。
梁弄镇借助土地综合整治成果发展现代农业,建成了40余个水果采摘基地,总面积达到3500亩,水果采摘季节的日均客流量达到3000人次,2019年共吸引采摘游客50万人次,帮助村民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2019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0.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28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50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之路。
在衢州市柯城区姜家山乡前昏村,依托“绿色银行”,63户村民领到了首笔29.9万元的分红,户均能拿到近5000元。
2017年,衢州市柯城区发起“一村万树”行动,将种树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通过民办公助、股份合作、村企联合和“公司+农户”4种模式,以实现有效开发、共植共享。
利用农村的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五块地”,一个村种植一种适合本地的珍贵树、经济树、彩色树,村均种植规模达到1万棵或户均10棵以上,解决了村庄缺绿、村貌缺美、特色缺位的问题。
2018年,柯城区创新推出了“一村万树”绿色期权。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可付费认购“资产包”,每份含有100株珍贵彩色树木,3万元认购5年周期,5万元认购10年周期,到期后获得50株树木的处置权。建成了社会力量购买林木未来收益、村集体“一村万树”小周期变现增收的共享模式。
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176家企业(单位)认购“一村万树”绿色期权“资产包”276个,700多位个人认购“一村万树”绿色“期权”单位1678个,总认购资金超过1170万元,有效打通了“一村万树”的资源、资产、资金转换通道,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