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专题 >  正文

中国生态旅游产业高峰论坛嘉宾观点实录

来源:生态通讯社 时间:2020-12-01 17:20:51

字号

 生态旅游能够发挥生态地区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是将美丽中国建设从蓝图变为现实的重要手段。

 11.jpg

贯彻“两山”理论,着眼生态建设,夯实绿色基石,拥抱前沿理念,探索资本赋能,共谋旅游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1月20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导,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生态旅游委员会承办的“中国生态旅游产业高峰论坛”在中国(深圳)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成功举行。

 圆桌论坛_副本.jp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时姣,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秘书长周志红,笔克集团董事局主席符奕斌,中国(香港)旅游设计院院长郑建平结合“两山论”生态文明思想及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围绕“在后疫情时代,生态旅游将有何新趋势?又将带来哪些产业的机遇和挑战?”话题,分别从生态旅游经济学、景区产业运营、旅游投资与开发、旅游规划设计等多维度探讨中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和热点问题,共话中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未来,助力实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现将四位圆桌嘉宾的发言内容以文字实录形式分享如下:


fang.jp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时姣:生态旅游迎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导读: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生态旅游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重点提到“美丽中国”建设远景目标的实现,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是要向绿色发展全面转型,而生态旅游就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说,生态旅游迎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我想在座的绝大多数都是生态旅游这个实践领域的专家,我在这里从理论方面简单谈一下后疫情时代生态旅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可以说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旅游业带来了重创,但是危机之下常常蕴含着机遇。我非常认同陈(陈蕾 编者注)秘书长的说法,现在这个时候其实是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一个黄金时期。

 

为什么这么说?主要两方面: 一、生态旅游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什么说它有着巨大的市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有效的需求形成需要有两个条件:1、购买欲望;2、购买能力。从购买欲望来说,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可能人们从来没有对于碧水蓝天净土这样优美自然环境的需求有这么深切地渴望。

 

人的需要有三大类: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生态需要。随着人们的物质、精神产品日益丰富,人们对于生态产品的需要,特别是经历了疫情以后,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像恩格斯所说,人是自然之子,从旅游产生的这个阶段来说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农业文明时期没有旅游?因为农业文明人与生态、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旅游产业是在近代社会,也就是到了工业文明以后,人与自然慢慢隔绝。现在人对于生态的需要非常的重要,非常有必要。

 

第二个方面,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可以说现在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已经为生态旅游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从世界旅游发展来看,旅游产生于19世纪,20世纪开始发展,特别是二战以后迅猛发展,现在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石油产业等,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产业。成为最大产业的原因是因为经济发展。我们国家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旅游经历(上世纪 编者注)80年代的观光游到90年代自由行,到现在的度假游,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的四通八达的高铁、高速公路、车站、码头、机场等交通的建设,为我们的旅游、出行创造了条件。所以,既有需要,又有条件,那不就是有巨大的需求吗?

 

二、生态旅游赶上了非常好的时代。刚刚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14个五年规划和2030年远景目标规划的建议说得很清楚,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是要向绿色发展全面转型,而生态旅游就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可以说生态旅游迎来了非常好的时机,这是它的机遇。

当然,好的机会也为生态旅游从业者们提出了挑战,主要是几方面:在生态旅游经济运行管理方面,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素质?如何去提升人的生态文明的素质?不要让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去破坏了生态,这是它的一个挑战,当然我相信刚才许总(中旅智业总经理许文龙 编者注)讲到的,我们能够让沙漠消失,让沙漠变绿洲,能够让青山绿水颜值常在、价值永存,我相信我们也有这个能力,我简单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zhou.jpg

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秘书长周志红:打造“六好”,是生态旅游产品和景区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最终目的


导读 :这次新冠疫情的发生,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是非常好的契机。这个契机,不是滋生了一个新的生态旅游的产品,而是对我们已存在这么多年生态旅游的升级、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我认为不管怎么样的转型或者发展,我觉得“六好”产品,即好住、好吃、好购、好看、好玩、好学是生态旅游产品和景区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最终目的。

 

实录:

大家好!

 

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每一个季度都会进行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大数据调查,每个季度都会对外发布。从这几年来我们对每个季度游客的满意度的情况调查来看,尤其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到下半年景区的疫后复苏的情况来看,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动向。那就是户外开敞型,包括自然山水类的,还有康体休闲类的有品质的景区,复苏得最快,尤其是一些好山好水的景区。另外是非常有品质、价格有档次的景区恢复得非常快。我前两天还跟从化一个非常高档的度假区,平时一般人是进不去的,像这种度假区的价格是非常高的。他们也跟我讲,今年特别有意思的是,他们的那种非常高端的别墅都卖得非常火爆,全部满房。基本上上万块钱一晚上的房间,一房难求,让他们自己都想不到。

 

这几个动向说明了一个特点,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生态旅游”,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形势下,可能更受游客的欢迎。相反,大型的室内型的或者主题公园类的,倒不一定情况那么好,自然山水型的、户外开敞型的、康体疗养型的、高品质型的,这些类型的景区恢复的情况特别特别理想。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每一次疫情的发生,每一次黑天鹅的发生,对传统的行业、传统的产品和业态,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和挑战。但是,同样它会滋生、产生新的业态、新的模式的发展。我想这次的新冠疫情的发生,可能对我们生态旅游的发展,会是非常非常好的契机。

 

这个契机,不是滋生了一个新的生态旅游的产品,而是对我们已经存在这么多年生态旅游的发展,一个升级、转型、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非常好的契机。

 

生态旅游,不管怎么样的转型或者发展,我觉得“六好”的生态旅游产品是毫无疑问。什么是六好生态旅游?1、好住:生态旅游的区域、生态空气非常清新、环境非常好,适合于避暑、度假,住宿非常舒服;2、好吃:生态旅游的这些地区,食材非常新鲜,原生态,食材好;3、好购:购买一些生态的产品,比方我们去森林公园、我们去大山里,很多原生态的产品,非常好;4、好看:生态旅游产品一定要好看,提高生态旅游景区的颜值,尤其是很多森林公园,林场、林业旅游目的地,我们看到一年四季都是绿色,我们要尽可能的使森林公园变得色彩更丰富,尤其是在游客能够触及的区域,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外来物种迫害性方面,尽可能使生态景区更好看、颜值更高;5、好玩:把体验性、参与性的产品更加常态化。6、好学:怎么样充分发挥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教育和研学产品,使我们生态的价值巨大化、普及化。

 

所以我们除了好吃、好住、好购,还要好看、好玩和好学,打造“六好”的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产品,我觉得这是我们对于生态旅游产品和景区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最终目的。


 bike.jpg

笔克集团董事局主席符奕斌:修复生态资源可导入旅游产业业态

导读:生态旅游自古以来,从徐霞客开始就有了,我们的旅行方式除了近30年引进了主题乐园之前,所有的旅游都源于生态、基于生态。生态是一个地理的、自然的基因,应该尊重。

生态和旅游下一步的做法上,要更多的去把它生态的机理保护的前提下,有效的去发挥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来做一些符合市场的产品。


文字实录:

大家上午好!

 

我在想一个问题,我做了将近30年的旅游景区开发,我觉得生态和旅游不是近15年才谈到的。旅游是一个业态,就像我们很多年前说旅游地产,什么叫旅游地产?在国外找不到这个词,它是两个行业,一个是地产行业,一个是旅游行业。我们为了拿项目的时候,把做投资旅游拿到的优惠土地,不成为一个行业,但是很多人说旅游地产,用旅游、用特色小镇来诠释,我觉得还是不对的。

 

今天我在听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在想,我们国家做旅游、世界做旅游,离开生态还能做旅游吗?除了最近20年,当时港中旅和华侨城合作,做了主题公园,那个可能与生态关联度不太大,20多年之前,生态一直是旅游主要内容和元素。我们将近20年之前引进了主题乐园,包括迪士尼、欢乐谷,才有了主题乐园,原来我们讲的山、水、湖、草原、沙漠等都是与生态息息相关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谈这个话题时,首先概念上要理清楚。

 

 生态旅游这么多年已经是一种表现方式,但最近为什么提得非常多?我觉得主要是我们的习主席把“两山理论”提出来了。我在1992年开始做旅游景区投资开发的时候,到现在我做了十多个景区,我跑的每一个地方,没有一个景区可以离开生态,没有一个景区的资源可以离开国家林草局,除了主题乐园之外,所以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只是我个人有两个观点跟大家分享。其实前些年中国经济发展中,对自然生态有一些破坏。比方说有一些矿山,比方说挖矿、挖煤等等,或者修桥修路,对自然环境会有一些生态的破坏,这个破坏以后如何把生态的恢复和旅游产业结合,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做的文章。

   

 最近我们谈的两个项目,一个是在福建泉州的南安,原来挖石矿,挖了很多石矿,把一座山挖得几乎没了,政府准备拿钱,报了大概5.5亿,5.5亿投资恢复生态,想把那个矿山修复成原有类似生态的、绿色的山。但是我跟他们谈了一个观点,他们很同意。我说与其花5个多亿去修复一座矿山,不如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间做一个主题旅游景区的开发。既能带来社会价值,同时也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我觉得这是我们可以探讨的。

 

 第二个,很多人要把沙漠变成绿洲,把河流变成森林。我觉得我们要敬畏自然。我记得当时在华侨城做规划的新加坡的一位老师,我跟他见过两次,给我感受非常深,那是20多年之前,将近30年了。我们任何一个自然现象都应该尊重和敬畏,如果我们有意识地破坏,或者为了某种开发去把生态破坏,生态是一个地理的、自然的基因,是不可以破坏的,破坏会带来别的变化,这个变化也许是对我们人类会有惩罚的。所以我觉得,如果说做生态旅游的角度来看,更应该去尊重自然。沙漠就是沙漠,绿洲就是绿洲,森林就是森林。我们在不破坏的前提下,合理的、综合的、有效的利用,不是所有的山都可以作为景区,不是所有的湖都可以滑船的,不能滑的就不要滑。有一次听到很多政府领导跟我说,我们现在的船也是无人驾驶的船了,像无人飞机一样,我们某个湖里就要引进这个东西。我一听到就想“糟糕”了。今天时间关系我就不细讲了,只讲这两个观点。

 

生态旅游自古以来,从徐霞客开始就有了,我们的旅行方式除了近30年引进了主题乐园之前,所有的旅游都源于生态、基于生态,我们国家林草局所管的就是我们旅游的最重要的,几乎是全部的资源,所以我们不是生态和旅游的关系,它一直有关系。

 

生态和旅游下一步的做法,要更多的尽力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效地去发挥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来做一些符合市场的产品。某些遭到破坏的资源,我们修复的同时,可以用旅游产业的业态导入,来很好的恢复和发展,谢谢大家。


zhengjian.jpg

    

中国(香港)旅游设计院院长郑建平:消费者已经迭代,应着力塑造“第二生态”

导读: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为本底或者为载体的一种旅游方式,把生态和环境当做它的审美对象。

那么生态旅游如何发展?我认为应当把聚焦点聚焦在着力塑造天造一半、人造一半未来的虚拟生态+原始生态的“第二生态”。

 

文字实录:

我很感兴趣刚才符主席提出的观点,就是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因为世界生态旅游组织给它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就是以生态为本底或者为载体的一种旅游方式,把生态和环境当做它的审美对象。

 

所以它一直和旅游其实是相生相随的,这个理念我们单独把它抽离出来来讲,还是和其他旅游对立来看?我觉得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但是我还想在分享我的另外一个观点。

 

 刚才几位专家学者讲过,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一定会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人们向往自然,回归绿色。但是这只是一个泛指的命题,就我们院这几年调查的情况来看,我们所谓想象的叫后逆城市化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吗?真的如约而至了吗?请看数据(数据略)。

 

这个数据并不是今年2020年疫情之后我们做出的数据,而是在旅游发展的正常年代所做的数据调查。中国所有以生态、自然著称的这些传统景区,他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益全部都在下降,这个数据应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这不是和我们刚才提出的旅游界形势一片大好,大家返璞归真、向往绿色,成为一个悖论了吗?我想说的观点是,消费者已经迭代了,而我们的认知还在刻舟求剑。过去简单的以为绿色就是洗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谁知道是要经过转化的,它不是自然形态形成的金山银山。

 

我再用一个案例来说,东莞松山湖,它并不是传统的旅游景区,也不是自然保护区。它是经过人工干预以后,呈现的一个环境风景、条件非常优美,不仅适合人类生存,而且适合我们去工作,适合我们去休闲的地方。松山湖本来是作为一个产业集聚区的,但是现在变成了节假日或周末,家庭和城市人非常乐于去到那里滞留、消费、休闲的场所,叫无意栽柳柳成荫的地方。这成了一个悖论,我们花了很多力气做的自然旅游名胜区,但是偏偏人们另有所爱。这个可能说生态旅游已经出现了一个拐点。

 

 刚才周秘书长也分析了,这个拐点在哪里?比如说城市近郊游,比如说乡村游、民宿游、主题景区游、商业综合体游。旅游市场已经呈现了极大的迭代作用、沉淀作用。要求从业工作者要适应这个新的时代的变迁,来重新理解生态、重新理解旅游,否则它是个二律背反的事情。也就是3000多个自然保护区,其实是抗拒人工干预的,抗拒人的进入的。那么我们的生态旅游还如何发展?所以我提出另外一个观点,我们应当把聚焦点聚焦在塑造“第二生态”。

 

如果说“第二生态”是天造一半、人造一半未来的虚拟生态+原始生态的一个混合体的话,我更愿意呼吁,像松山湖就是所谓我们塑造“第二生态”的一个个案。理论是灰色的,我们院通过20年的实践,就在研究所谓把生态和我们所谓人工干预结合起来,看看它在市场上能够焕发出多大的代价,有多大的吸引力。

 

第一个方面,我们把生态理念和我们的传统景区改造结合起来。第二个方面,我们把生态理念和乡村振兴、乡村繁荣、乡村升级结合起来。因为我们的乡村绝大部分都处在生态区域,或者说我们已经认知的泛生态区,它就是一个巨大的、有待于我们面对的课题。所以像莫干山民宿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们需要这样子的既有生态含量又有人工干预的,适合我们人类栖息的生态的旅游目的地。第三个方面,城市领域。大家说城市和生态也有关联吗?当然有。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城市绿化,城市垂直生态体系,我们建立一个可持续、可循环、可呼吸的建筑,这些都和我们的生态有关。而绝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那种纯自然生态、纯生态景区。比如说医院可以做的像公园一样,我们把超市放在森林里,叫森林超市。我们把酒店做成烛光酒店,可以在草原和山地结合部。我们把民宿做成赛毛驴、赶马车等等。

 

    我们还塑造一种近郊型的生态SOHO,在疫情之后人们变集聚式办公为分散式办公,有距离,我们给他塑造一种兼旅游、休闲和工作兼备的一种新物种,我认为这三个方向,代表了我们的一种理念,我们新的时期的生态旅游要再进化,我们要研究新物种、研究市场新革命。原有已经被我们工业破坏和影响的这些区域的恢复、改造,也是生态旅游的一个亟待重视的理念,这个我们可以下面再分享。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