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事迹:
京呼高铁沿线上,有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兴和。与其他内蒙古沿线城市不同,兴和县覆盖面最广的不是大家印象中的草原、更不是耕地,而是树林,27000余亩的人工林。
27000余亩的人工林,是谁所种,为何而种?
2006年开始,他开始自掏腰包种树。至2019年已栽下70多种、270万棵树,投入了10多个亿的资金。他就是兴和县民营企业家、内蒙古兴永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靳登永。
1955年出生的靳登永先后在兴和县民政局和县属国有企业工作,后来为了发挥自身更大的价值,在八十年代中期下海创办企业。一路走来创业有所成就,兴永碳素厂也从单一的碳素生产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内蒙古兴永实业有限公司,解决了当地500多个家庭就业。
自此,他开始想着如何回报社会。2006年,他响应党和国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号召,按照兴和县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规划,从2006年开始带领团队大面积植树造林,到2019年共植树270万棵,造林面积达到2.9456万亩,约合18平方公里。
为了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更为了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靳登永又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发展生态康养产业。该项目区总占地面积33.26万亩,其中北区占地2.89万亩,南区占地30.37万亩。“这个项目对我来说是较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因为整个项目占地近34万亩,全部建成后森林覆盖率能达到96%。项目地中要拆迁的村庄大大小小有76个,这里有基本农田近800亩,基本农田我们还将保留,与一些科研机构合作把它利用起来改造成农业科技公园,林地或者其他允许栽树的地方我们将全部种上树。目前,北区已经完成了2.7万多亩,种树270多万株。项目正式运转后,可安置2万余人就业。”
兴和县委书记付海青表示,生态以前是兴和的劣势,今天是兴和的优势。在兴和县的发展战略中始终将生态建设放在第一位,突出抓好生态旅游、康养等产业,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打造面向首都、服务北京的绿色生态养老养生健康产业基地。
关注更多2020最具影响力生态人物终极榜单,请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