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昌化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 陶凤交
生态事迹:
陶凤交的种树生涯始于1992年,一场台风侵袭海南棋子湾,由于缺少海防林,昌化渔港里的渔船被打得七零八落。
当年,一个外地老板承包了棋子湾段海防林的营造工程,请当地村民去种树。陶凤交没有犹豫,她和村里的姐妹们一起加入了种树的队伍,成了造林员。
“那地方怎么种得活树?”村民们都不信。流沙、高温、缺水、多风,随便哪一项,都是幼苗的克星。确实,1995年,专家对棋子湾流动沙丘进行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无法治理。
荒地上没有住处,要在离种树点很远的地方搭窝棚。没有能走车的路,种苗和土壤要从昌化渔港一担担挑过海滩,一百来斤的担子,一挑就是几公里。沙地路不好走,深一脚浅一脚。
转眼3年过去了,成活的树木寥寥无几。承包造林的老板无奈退出。这时,陶凤交却不甘心,“沙漠不见绿,我要继续种。”与陶凤交一样不甘心的,还有当时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陶凤交和姐妹们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自己种上了树。
当年,陶凤交和姐妹们吃尽了苦头。棋子湾离海远,要先去几公里外育苗取苗,再挑到海滩种植,她们早上5点就要出门,晚上7点才结束。肩上扛的树苗磨破了肩膀。天气热的时候,上面晒,下面烫脚,大家用手套套住脚一路小跑。赤脚踩在沙滩上,滚烫的沙粒烫得人想哭,扛不住时,大家干脆把双脚插在沙粒深处降温。
1997年,海南省林科所的专家提出了建议:先种植野菠萝固沙,再种木麻黄树苗。野菠萝活了,固定住了流沙,木麻黄一点点长大,又为新的小树苗挡住了风……
太阳照在白沙上,陶凤交和姐妹们走得飞快,筐里担着刚砍下的野菠萝,还有培育好的木麻黄树苗,选好位置,先用野菠萝筑墙,再用木麻黄填空。
对于陶凤交和姐妹们来说,这相当于把一项工作变成了两项,付出的辛劳也变成了双倍。但姐妹们愿意,她们甚至还给自己加活儿,原先种树苗没有营养袋,大家商量,配个营养袋更容易成活,她们肩上挑的担子也更重了。
用野菠萝抗住沙子和大风,再种木麻黄,效果很好。不过野菠萝实在太多刺,一不留神就会刺到皮肤。陶凤交还记得一句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野菠萝把手刮花……”陶凤交的右腿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那是1998年,她在植树的时候被一根树枝刮破小腿留下的。
专家的断言被打破了。到2010年,昌江完成海防林建设任务时,全县海防林面积超过5.2万亩,陶凤交和姐妹们亲手种下了1.88万亩,占全县海防林面积的36%。如今的昌江棋子湾,遍地绿色。陶凤交和姐妹们是与沙漠顽强抗争的“绿色娘子军”。
哪里有风沙,就到哪里去种树。“那是我们亲手种上的树苗,像自己的小孩一样,看着它们长大我们感到很安慰。那时候以为成活率不高,谁知道种下去,一下子就活过来,慢慢地,一片一片的林都是绿绿的。
林地的承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浓浓的绿在昌化蔓延开来,挡住了风沙。片片海防林为昌江打造海岸带公园奠定了生态基础,把昌江建设成了美丽的大花园大景区。傍晚,漫步在棋子湾畔,沿着细细的金沙滩望去,眼前是晚霞映出天际线的斑斓大海,身后是浓密的绿色,迎面吹来温润的海风……人们禁不住感叹,天高海阔的世界竟然这样美好。这美好的背后,融入了“绿色娘子军们”的青春和汗水。
关注更多2020最具影响力生态人物终极榜单,请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