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能源 >  正文

储能,木桶上的短板

来源:环境经济 时间:2022-06-24 14:03:15

字号

2021年1月7日,合肥最高温度0摄氏度,杭州-2摄氏度,北京-6摄氏度,哈尔滨-26摄氏度……受极寒天气和电取暖增加的影响,全国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当日晚高峰甚至比2020年夏季峰值还增长了10%以上。


然而公开信息显示,晚间没有光照,光伏出力为零,且当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无风,导致风力发电装机出力只有正常情况下的10%。也就是说,全国有几亿千瓦的风电和光伏电力,但是在当日用电晚高峰时段,几乎全都无能为力。


2021年1月7日这一天的用电困境,反映出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先天短板。


能源领域的碳中和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非化石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而且根据国家规划,预计到“十四五”末,新能源将成为各地的主力电源,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随着风光在未来的大规模高比例并网,能源结构调整加速,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并实现高水平消纳利用,补足新能源产业短板更显迫切。于是,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带动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储能,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力富余时将其存储下来,需要用电时再放出,类似于一个大型“充电宝”。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479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新增电能替代电量大约1700亿千瓦时。


尽管市场规模庞大,且起步很快,但是目前,除用户侧峰谷电价套利、火电调频以及个别新技术储能示范有电价支持外,储能产业现有商业模式单一,盈利水平受限,还在摸索中寻找着方向。


不过,在“双碳”目标的加持下,业内人士表示充满信心:随着新型储能系统更多地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辅助服务,新型储能项目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被长期看好。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