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碳汇量12.55万吨,碳汇价值600万元—2022年11月,经历一年时间,湖北省地质调查院(以下简称“湖北省地调院”)对国际重要湿地沉湖碳汇量调查结果出炉。该数据为不久前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增添了一抹别样色彩。
近年来,碳汇的生态价值被不断挖掘出来,如何推动其向经济价值转化,助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热门议题。
生态系统碳汇价值巨大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如何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也是关键所在。“碳汇的本质是通过自然或者人工方式,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储存固定下来,以此降低碳浓度,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3E”)副教授、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副主任张达解释。据他介绍,目前所提及的自然碳汇一般为森林、湿地、海洋等,另外还有人工碳汇,例如直接空气碳捕获与封存技术(DACCS)等。
江苏盐城大丰黄海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内,麋鹿在觅食、嬉戏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毅说,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大概能“吃”掉50%左右的人类碳排放。显然,碳汇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可以起到极大助力。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一类重要碳汇。沉湖湿地总面积115.79平方千米,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典型淡水湖泊沼泽湿地。湖北省地调院高级工程师刘力表示,在前期生态地质调查等基础上,地调院应用涡度相关技术、生物量调查、静态箱等方法对沉湖湿地水体、植被、大气等介质的碳收支进行监测与分析,最终得出沉湖湿地碳汇调查数据。
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不遗余力地开展对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截至目前,中国13个城市入选《湿地公约》认证的“国际湿地城市”。本届《湿地公约》大会日内瓦分会场上,武汉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对此表示祝贺,并特别提及她对武汉有着美好回忆。
无疑,生态系统碳汇有着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刘力表示,未来,在“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情形下,将湿地碳汇纳入碳市场,由此产生的收益再用于湿地的保护、修复与管理,能够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这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挑战至关重要,有利于保障人类和整个地球的健康和福祉。目前,这个过程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
重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势在必行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助力国家和企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碳市场深化发展、实现低成本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中国自愿减排市场在摸索中前进。自2012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来,中国自愿减排市场搭建了相对完善的运行管理体系,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也在持续开展,并在2021年底全国碳配额市场抵销履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将作为保障全国碳市场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主要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之一。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生态保护行动需要巨大资金支持,“CCER市场是经国家核证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后可以支持重点碳排放企业以外的主体自愿参与市场交易,产生经济效益,驱动企业主动推进投资,使碳汇等碳减排项目获得良好发展。”张达说。
北京绿色交易所是国家发改委备案的中国自愿减排交易机构、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指定交易平台,目前也正在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和注册登记系统,全力支撑北京建设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工作。北京绿色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林业碳汇的CCER方法学已经获得备案,其他如湿地碳汇、海洋碳汇等CCER方法学还属空白,所以目前能参与国内自愿减排交易的碳汇类产品主要为林业碳汇。
在北京与河北承德开展的跨区域碳交易尝试中,林业碳汇项目碳减排量交易是力推重点。位于承德的塞罕坝机械林场于2015年启动首批造林碳汇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碳减排量开发工作。次年,首批18.28万吨碳减排量在北京绿色交易所挂牌并成功交易。2022年8月23日,在塞罕坝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暨金融机构授信签约仪式上,12家企业购买8个降碳产品,实现价值转化2460.59万元人民币。目前,塞罕坝林业碳汇项目已在国家发改委备案474.9万吨,保守估计经济收益过亿。
福建省三明市常口村通过对村民的林产价值估价,发行碳票。村民通过碳票获得经济交换和补偿。2022年国庆节前夕,村民收到首笔林业碳票分红14万元,实现了“碳票变钞票”。常口村村民已把碳票视为家庭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有些人家甚至把碳票作为女儿嫁妆。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碳排放权累计成交金额8.05亿元人民币,其中林业碳汇交易额居全国首位。
另外,中央企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对林业碳票的流通起到了主导作用。例如,自2021年起,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三明市积极推进全国林业改革综合试点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并开创了“国储林+林业碳票”的收储模式,推动了林业碳票的发行、定价和流转。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2022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CCER市场有利于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为社会和企业参与这项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有助于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将加快CCER市场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力争尽早启动。
智力支持 克难前行
碳汇减排项目需要根据相关的方法学与严格的技术标准进行开发,并通过核证和备案,方可参与自愿减排交易。张达表示,“如何真实准确地测量减排量,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于林业碳汇来说,传统的测量方法是人工计算样地树木的数量、高度、胸径等数据,实施成本高、样本覆盖量少且监测频率低,难以满足对于碳汇精确计量支持交易的需求。”张达介绍,以机载激光雷达为代表的遥感技术在数据可靠性、可获性和规模处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碳汇项目减排量的计量与监测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近年来被广泛应用。
据了解,3E始创于1980年,是中国高校中最早开展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团队,先后牵头承担多项国家级应对气候变化项目,长期支持国家相关部门的工作,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全球气候治理智库。近年来,3E联合相关机构开展林业碳汇相关研究,对位于广西梧州市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以及北京市房山区的CCER项目进行实地测量,核证项目减排量,并建立减排量计量模型;研究已形成论文,于国际环境领域顶级期刊发表。目前,研究团队拟将成果上报,进一步健全林业碳汇项目减排量计量与监测体系,增强林业碳汇项目自愿减排量的可靠性,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
北京绿色交易所负责人建议,在探索完善碳汇交易机制的过程中,下一步加强对海洋碳汇、湿地碳汇等碳汇方法学的研究论证,纳入更多类型的碳汇产品进入市场交易。同时,加强相关的能力建设和政策普及,让公众对碳汇的价值、碳汇交易的条件和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推动碳汇发展不必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