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中国气象局公布《国家气象观测站升级国家基本气象站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全国1587个有人值守的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分期分批升级为国家基本气象站。其中,1520个台站将于2023年1月1日完成升级。
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国家气象观测站将在1月1日完成升级。中国气象局供图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国家气象观测站将在1月1日完成升级。中国气象局供图
基本站是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需要设置的一类地面气象观测站,有较高的气象探测环境要求和业务运行要求,与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基准气候站共同构成国家气候观测网。基本站的气象探测环境要求和业务运行要求更高,升级为基本站后,国家气候观测网将更精密,可进一步满足全国气候及气候变化分析需要。
扩充前,我国的基本站只有627个。全国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平均站间距为106公里,难以满足全国气候及气候变化分析的需要。增加后,这三类承担国家气候观测任务的气象站站间距由现在的106公里缩短至64公里。站间距缩小了,意味着国家气候观测网更密,可以获得更精确的观测数据。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要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对标该纲要,中国气象局合理布局建设国家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专业气象和空间气象观测网,形成陆海空天一体化、协同高效的精密气象监测系统。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司长曹晓钟介绍,此次将全国1520个常规站升级为基本站,既可以提高气象精密监测能力,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气象部门责无旁贷,因此要加强气候变化观测网建设。”
升级前,全国共有10086个常规站。曹晓钟介绍,这一批数量庞大的站点,即使采用分批、分期的方式纳入国家级工程项目,在进一步发展上也存在着较大困难,还会影响到条件较好、观测能力较强的有人值守常规站的发展和效能发挥。将其中有人值守常规站升级为基本站后,今后的国家建设工程投资将纳入国家基本气象站规划统筹考虑,便于解决现有有人值守常规站的高质量发展受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