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大气 >  正文

PM2.5浓度创历史新低16微克/立方米,深圳“气质”更出众!

来源:中国环境APP 时间:2023-01-13 11:16:35

字号

微风轻拂白云飘,蓝天映衬处处景,这是深圳天空的自有“气质”,也是深圳大气环境治理最“直白”的成果。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深圳大气环境质量再次取得新突破。环境空气质量6项污染物(PM2.5、PM10、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连续九年保持全面达标,除臭氧浓度外,其他5项均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水平。其中,PM2.5浓度从有监测数据以来最高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至16微克/立方米,稳定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接近国家一级标准。

【深圳湾】2019年刘伯良13802554422-全景图19.jpg深圳湾 刘伯良/摄

对于深圳这一亮眼成绩,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教授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研究员均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表示,像深圳这种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PM2.5能连续下降达到16微克/立方米,基本接近欧洲水平,是个很好的成绩,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重大进步,深圳要继续保持向好的势头,在臭氧污染防治上创新思路。

“深圳蓝”含金量越来越高,“深圳气”越来越净,市民的蓝天幸福感越来越强。深圳“气质”出众的底气何来?

污染物排放与GDP“背道而驰”

深圳市地域面积小,经济总量大,单位面积承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远高于其他大中城市。得益于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视和高位统筹。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强调,深圳市各区、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大气污染强化减排工作,力争让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深圳市市长覃伟中要求,要下大力气实施VOCs和NOx协同减排,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推动臭氧浓度尽快进入下降通道。

深圳以不足全省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15.3%的常住人口,贡献了24.7%的GDP。GDP连续增长,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走出了与GDP背道而驰的曲线。

深圳最早在国内建起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标准体系,也是最早在全国推广水性涂料的城市。近年来,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起VOCs和NOx排放量滚动更新工作机制,探索完善按季度更新的核算方法体系,将污染源排放清单更新频率由年度提升为季度,为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据悉,目前深圳VOCs排放量3吨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完成分级管理,66家涉VOCs重点企业和298家加油站、油气仓储企业完成深度治理。2022年度共完成216台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改造后NOx排放浓度低于30毫克/立方米,NOx排放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和首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深圳市2022年新增新能源汽车21.27万辆(保有量累计达73.79万辆),占当年新增机动车的57.2%,首次过半,为进一步节能减排提供更大助力。

此外,深圳宝安区率先探索汽修喷涂行业“共享车间”新模式;龙岗区出台首个电镀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引,率先建立建立国内首个排污企业环保合规建设体系;大鹏新区发布首个区县级降碳减污协同指数;盐田区率先试点黄金珠宝行业产品碳标签认证.....深圳用一项项创新举措,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引导低碳生产与绿色消费,为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提供了探索经验。

“在全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超大都市里,‘深圳蓝’为深圳人的健康提供了最基础的保证,也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存共赢提供了中国经验。”深圳市本土自然与历史研究者南兆旭说道。

“7个100%”精细化管控减扬尘

近年来,深圳着力推动扬尘治理从“常规化”向“精细化”转变,工地和道路扬尘治理显著提质增效。

在工地扬尘治理方面,深圳编制修订系列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技术规范,建立了标准化扬尘防治技术体系;针对工地扬尘监管难题,在全市2400余家工地安装TSP(总悬浮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全面实时监控工地扬尘。在道路扬尘治理方面,深圳实施城市道路移动巡查和动态保洁,城市道路机扫率达98.66%;推广全密闭新型智能泥头车,泥头车带泥上路及沿途洒露现象大大减少;道路扬尘监测结果纳入各街道卫生指数排名,充分提高基层管控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微信图片_20221129113003.jpg

“远程喊停”非现场执法监管

深圳宝安区构建首例绿色工地防尘“天幕”,坪山区创新探索“远程喊停”非现场执法监管,光明区启动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系统,通过一系列智慧管控手段,深圳市扬尘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升。2022年共巡测道路 6万公里,督促整治工地 208 个,有效降低了扬尘排放水平,PM10浓度更是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水平。

“空天地一体化”完善全域监测

瞄准“国际一流,国内最优”,深圳在城市空气质量科学研究和监测领域先行先试,率先构建了世界先进的空天地一体化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在水平覆盖广度、垂直监测高度以及成分监测精度等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创新。

“率先建成‘一街一站’智能化、标准化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率先建成11个区全覆盖的国内领先的大气光化学污染监测网;建成设备超过50种的国内功能最先进的大气观测超级站;建成513m全球最高立体高空站......”提起这些“率先”和成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满是自豪。

此外,深圳福田区还挂牌成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深圳技术创新研究院,搭建起首个环境监测技术创新孵化平台。

当前,深圳不仅在空间上实现了“街道尺度”的大气污染靶向识别,也在时间上实现全天候24小时无缝衔接,高精度、多维度监测深圳大气中各种气态和颗粒态污染物,多参数、全方位为深圳空气质量“把脉”。

“深圳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成绩既是科学治污的成绩,也是先行先试的成绩。为保持空气质量在全国的领先优势,深圳市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为深圳市‘十四五’期间精准治污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黄晓锋表示。

紧盯“不利天气应对”部门联动

每年的夏秋季,受强副热带高压、台风外围天气等异常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深圳进入臭氧污染高发季。

臭氧污染已成为深圳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污染物,而臭氧污染受气象条件影响更为显著,不利天气臭氧污染应对成为影响AQI达标率的重要内容。

“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污染防治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百日攻坚方案抓好各项污染防控工作,尽最大努力遏制臭氧污染持续上升趋势。”在2022年9月召开的深圳市大气污染防控百日攻坚行动会议上,深圳市副市长张华强调道。

2022年,深圳高标准发布《“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2022—2025年)》,进一步明晰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技术路线,分类施策、重点攻坚、逐步推进,推动PM2.5和臭氧浓度的双降。

据悉,深圳市已形成市级领导指挥,市-区-街道工作人员逐级响应的快速调度响应体系,部门之间逐步形成会商研判-应急响应-措施落实-现场督导-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模式,为有效应对不利天气工作开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揭牌仪式.jpg

光明区“环保顾问”党群服务中心

除了强化部门联动协同应对污染防治,深圳市还创新强化社会共治。光明区揭牌启用深圳首个“环保顾问”党群服务中心,聚焦绿色发展、双碳示范、政策帮扶、技术支持、顾问宣教、诉求解决,将“环保顾问”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企业的主阵地以及生态环境政策推广、宣传教育的主阵地,进一步提升全民参与环保意识。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深圳将与全社会一道,紧紧围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双碳”工作,梳理污染源管控、建立标准体系、领先减排措施、强化执法力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并加以解决,全面推进各类大气污染源对标对表提升治理,推进各项大气污染物减排,持续擦亮“深圳蓝”这张名片。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