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生态环境部综合考虑城市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区域分布等因素,将太原市、唐山市、鄂尔多斯市、铜川市等4个城市确定为碳监测评估基础试点城市,预示着太原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按下“快车键”。
山西省太原市是一座资源型城市,也是一个碳排放强市,主要产业仍集中在煤炭、冶炼、能源、建材等资源加工型工业领域,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企业仍占较大比例。城市的上风向和城市周边,仍分布着燃煤量大、排污强度高的企业,给市区环境质量改善带来较大压力。因此,摸清碳排放“家底”,是太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对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有着重要意义。
碳监测试点要测哪些项目?怎样布设监测点位?用什么设备开展监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太原市生态环境局。
设立4个固定碳监测点位
“综合工业排放源分布、地形地貌、主导风向等因素,并按照避免靠近人为和自然温室气体排放源、扩散均匀等技术要求,我市设立了四个固定碳监测点位。”太原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监测科副科长苏毅告诉记者,四个监测点位分别代表着低值区域、中值区域和高值区域。
据了解,四个监测点位分别为:尖草坪区北山头作为上风向监测点位;杏花岭区滨河公园胜利桥附近附近开阔地(避开水体)为中心城区监测点位,该点位区域内无工业分布,同时可监测上风向处的中国宝武太钢集团有限公司、大唐山西发电有限公司太原第二热电厂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清徐县东于镇南侧约600m处空地和小店区北格镇西侧约200m处空地为下风向监测点位,这两个点位处于太原市下风向工业集中区域范围,可以对本地排放与区域传输的情况进行监测。
碳监测与气象参数监测并举
3月7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太原市阳曲县北山头的碳监测点位,只见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安装碳监测设备。“这个月底,四个固定监测点位设备将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运行。”太原市生态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如是说。
根据碳监测试点工作有关规定,在上述四个点位上,将开展城市环境质量中CO2、CH4、CO浓度高精度监测和气象参数高精度监测(风向和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量),同时选择其中的2个点位开展碳同位素(14CO2)手工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太原市建设的一体化数据平台,为开展碳排放同化反演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太原市已确定阳曲县、清徐县两个监测点位开展温室气体中CO2的放射性碳同位素14CO2监测,以获取城市化石源排放数据。
开展“天地空”一体监测
与以往环境空气监测不同,此次太原市碳监测试点工作将采用无人机、走航车、遥感卫星等“天地空”一体监测方式展开。
无人机需对全市范围内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公园等区域实施遥感监测,走航车则对全市范围内工业区、城市主次干道等区域实施移动监测,其数据作为固定源的补充监测。通过站点及敏感区域周边走航,可快速识别CO2和CH4高值区域,支撑温室气体追踪溯源。
另外,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可对太原市区域大尺度进行数据解析,获取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对多源数据的反演结果进行评估和精度验证,为排放清单的校验提供数据支撑。
利用上、下风向浓度差值,将估算太原市的碳排放通量,并结合碳同位素(14CO2)监测值,区分估算太原市主要人为源(化石源)和自然源排放量。
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闫文斌介绍,通过大气碳排放监测,可以明确碳排放总量的底数,包括企业、生活、消费带来的碳排放的数值,主要是为下一步提升碳排放核算数据的总量提供支撑。同时也为地方政府下一步探索精准监测与统计核算结合的路径方法,包括这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方式的调整和能源方式的调整作出探索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