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讯周报 >  正文

碳讯周报(2022年12月19日-12月25日)| 全国碳市场成交额破百亿;2022碳中和主题论坛召开;节能、CCUS等第四批低碳技术目录印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3-03-20 17:20:50

字号

一、 碳中和政策


1、COP15闭幕,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当地时间12月19日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主持召开COP15、《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名古屋议定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黄润秋指出,COP15第二阶段会议围绕“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大会主题,顺利完成会议议程。近40个缔约方、利益攸关方宣布一系列重大行动与承诺,会议通过约60项决定,达成了历史性的成果文件——“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框架”及相关决定历史性地纳入了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的落地路径,历史性地决定设立“框架”基金,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是一个富有雄心、平衡、务实、有效、强有力且具变革性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将指引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让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并惠益全人类和子孙后代。


12月20日凌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完成相关议程后休会。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将于2024年下半年在土耳其召开。


2、全国碳市场成交额破百亿


2022年12月22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共运行350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1.21亿元。


近期,生态环境部连续发布全国碳市场重要政策文件,完善市场制度机制,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11月以来,共有6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量突破100万吨,市场交易意愿进一步提升。


3、两部门:做好2023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


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完善绿电价格形成机制。鼓励电力用户与新能源企业签订年度及以上的绿电交易合同,为新能源企业锁定较长周期并且稳定的价格水平。绿色电力交易价格根据绿电供需形成,应在对标当地燃煤市场化均价基础上,进一步体现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在成交价格中分别明确绿色电力的电能量价格和绿色环境价值。落实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交易结算等环节的优先定位,加强绿电交易与绿证交易衔接。


通知提出,坚持电力中长期合同高比例签约。市场化电力用户2023年年度中长期合同签约电量应高于上一年度用电量的80%,并通过后续季度、月度、月内合同签订,保障全年中长期合同签约电量高于上一年度用电量的90%。燃煤发电企业2023年年度中长期合同签约电量不低于上一年实际发电量的80%,月度(含月内)及以上合同签约电量不低于上一年实际发电量的90%。水电和新能源占比较高省份签约比例可适当放宽。


4、56个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启动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同意实施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启动了56个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主要负责同志就试点工作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等回答记者提问。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有效途径、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清洁生产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完善、清洁生产能力建设稳步提升、清洁生产审核广度持续拓展、减污降碳成效显著。


5、节能、CCUS等第四批低碳技术目录印发


近日,为大力支持低碳技术应用和推广,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生态环境部组织征集并筛选出一批先进低碳技术,编制了《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四批)》,包括6类共35项低碳技术。第一类是节能及提高能效类技术;第二类是非化石能源类技术;第三类是燃料及原材料替代类技术;第四类是工艺过程等非二氧化碳减排类技术;第五类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类技术;第六类是碳汇类技术。


6、生态环境部发布发电设施碳核算、核查指南


近日,为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机制,增强技术规范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生态环境部制定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 以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发电设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适用于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含自备电厂)使用燃煤、燃油、燃气等化石燃料及掺烧化石燃料的纯凝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等发电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其他未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电设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也可参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发电设施》适用于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的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3 年度及其之后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对 2022 年度及其之前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发电行业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其他发电设施排放报告的核查,以及基于科研等其他目的的核查,也可参考。


7、国家能源局:白鹤滩水电站机组全部投产,金沙江下游水电基地全面建成


12月20日,金沙江下游白鹤滩水电站9号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在建规模全球最大、单机容量世界第一、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白鹤滩水电站机组全部投产,也标志着金沙江下游水电基地全面建成。白鹤滩水电站是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共安装16台自主研发的全球唯一的百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是水电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大国重器”,其所在的金沙江下游水电基地,总装机容量达4480万千瓦(相当于两座三峡电站),设计年发电量约2000亿千瓦时(折合0.6亿吨标准煤),2021年外送华东、华中、南方地区电量超过1200亿千瓦时,占当年总发电量的90%,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基地和特高压网架的重要支撑。建成后,四电站水库调节库容达208亿立方米,总防洪库容达155亿立方米,是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骨干工程,将在防洪减灾、保障水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电站建设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而且通过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有力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8、长三角首个新能源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并网发电


12月21日,长三角地区首个利用闲置煤矿塌陷区打造的新能源大型风光基地项目顺利并网发电。这个新能源基地位于安徽阜阳南部,包括65万千瓦光伏电站和55万千瓦风电场,一座300兆瓦/600兆瓦时储能电站。阜阳风光储基地项目所包含的光伏电站规划用地全部为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以“以光养水,净水养绿,水光互补”为原则,通过合理布局抑制藻类过快繁殖,在常规发电收益基础上结合“渔光互补”模式发展渔业养殖,实现水体环境改造,构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浅水湖泊水生态系统。项目全部建成并网后,年平均发电量可达19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7万吨。


9、2022碳中和主题论坛召开,发布《首席气候官 •碳中和先锋企业(绿色金融先锋企业)2022年度竞争力》


12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举办的第十七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2022碳中和主题论坛圆满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双碳’从目标到落地,如何发现新价值、新机遇”。本次论坛邀请碳中和领域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人士、金融机构等共同探讨如何发现“双碳”推进过程中的新机遇,分享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典型案例,挖掘绿色低碳转型的新价值,为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新的发展思路。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巢清尘,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等嘉宾出席。


本次论坛还发布了《首席气候官 • 碳中和先锋企业(绿色金融先锋企业)2022年度竞争力》案例。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通威集团、满帮集团、京东物流、腾讯集团六家企业获选“2022年度碳中和先锋企业”案例。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获选“2022年度绿色金融先锋企业”案例。米其林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叶菲;隆基绿能品牌总经理、全球市场负责人霍焱;能链智电创始人、CEO王阳三位管理者获选“2022年度首席气候官”案例。


二、绿色金融


1、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陆新明:“双碳”目标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和消费需求


2022年12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举办“2022碳中和主题论坛”。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陆新明表示,随着我国“双碳”1+N政策体系逐步建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我国目前仍是碳排放规模最大的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任重道远。


陆新明强调,“双碳”目标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和消费需求,要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高质量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加快完善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规定。


2、北京绿金院院长马骏:我国转型金融初级阶段,金融机构应转向“投行思维”


2022年12月19日,二十国集团(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出席“2022碳中和主题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在全国出台统一的界定标准、披露要求和激励机制之前,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尽快出台自己的转型金融目录,鼓励企业转型;金融机构应逐步转向“投行思维”,帮助企业聚集相关资源,推动企业编制科学的转型计划;此外转型企业也应尽快建立自己科学完整的转型计划,提高转型活动透明度,防止“假转型”风险。


3、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绿色低碳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上,分享了绿色低碳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王信认为,绿色低碳转型对经济的短期、中长期影响不同。短期内,如果调整过快过猛,绿色投资增量不一定能抵消高碳投资萎缩规模,消费水平可能受影响,发展中国家的高碳产品出口也会受到抑制。中长期,经济有序低碳转型,通过促进就业增加和资本形成,加快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可促进经济增长。


王信指出,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较依赖化石能源,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偏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严峻挑战。短期内,要注意避免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剧烈调整,使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冲击。


4、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依托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平台,帮助企业开展碳核算


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暨长青奖颁奖典礼于2022年12月20日在北京举行,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出席并表示,北京绿色交易所将依托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平台,帮助企业开展碳核算、绿色评价和环境信息披露,在此基础上打通与绿色金融的对接渠道,更好地服务企业绿色投融资和低碳发展。目前,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在全力推进“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金融机构碳核算系统”以及“金融机构ESG信息管理和披露系统”等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研究开发与CCER等碳减排相关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未来,北京绿色交易所将持续深化绿色定价、绿色量化和绿色资金配置三大核心能力,为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实体经济绿色复苏不断贡献平台力量。


5、广州期货交易所首个品种工业硅期货成功上市


12月22日,广州期货交易所举办工业硅期货和期权上市活动,国内首个新能源金属品种——工业硅期货在广期所上市交易。广期所把首个品种选定为工业硅这一“硅能源”产业基础原材料,对于支持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更好应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6、交银人寿首单绿色保险债权投资计划落地


近日,交银人寿投资的“交银——平舆水生态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落地,在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践中取得重要进展。“交银——平舆水生态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是交通银行集团旗下投资的首单绿色保险债权投资计划,该计划注册规模10亿元,首笔缴款5.5亿元。资金将用于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平舆县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


该项目为第四批次国家示范项目的重点PPP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项目的实施既能实现滨水环境的改善,又能实现中水回用,同时还能实现循环再利用废料制砖。该项目与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获得了评估机构给出的国内最高等级G1绿色评级。


7、广东发放首笔1000万元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近日,郁南农商银行为郁南县西江玻璃灯具有限公司发放1000万元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标志着广东省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在云浮市郁南县落地。此次发放的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将贷款利率与该企业日用玻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挂钩,并严格按照《G20转型金融框架》以及贷款市场协会、亚太贷款市场协会和银团与交易协会联合发布的《可持续发展关联贷款原则》,聘请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对该贷款项目关键绩效指标(KPI)的遴选、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SPT)的校验、贷款特性、报告、验证五个核心要素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意见。


8、浦发银行:落地深圳首家年度运营碳中和银行网点


近日,浦发银行深圳分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在益田支行组织成立了温室气体盘查推行小组,通过温室气体管理培训等形式,增强了员工节能环保意识,有效降低了日常运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为后续实现碳中和计划筑牢根基。深圳排交所向浦发银行深圳益田支行出具了碳中和证明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注销证明,根据ISO14064-1:2018标准,该网点自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总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22公吨二氧化碳当量,通过在排交所平台购买的四川省大渡河泸定水电站项目产生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抵消,实现了碳中和。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