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中和政策
1、《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提出,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标准,实现资源绿色、高效再利用。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碳计量基标准、碳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建立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建立绿色产品消费促进制度,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筑应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2、八部门: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八部门近日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2023年-2025年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其中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力争达到80%。将按照“需求牵引、政策引导、因地制宜、联动融合”的原则,在完善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支撑体系和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政策标准法规完善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和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打造沿海新能源产业带
2月7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实施“碳达峰十五大行动”。
其中提出的主要目标包括,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全省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左右,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碳达峰十五大行动”将产业绿色提质行动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化发展,依托珠三角地区打造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基地,依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打造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绿色标杆园区和企业。加快发展先进核能、海上风电装备等优势产业,打造沿海新能源产业带和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4《河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到2030年风光发电达1.35亿千瓦
近日,河北省政府发布《河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实施十大专项行动。
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包括,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到2030年,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0%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2025年基础上继续大幅下降。
十大专项行动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梯次有序推进区域碳达峰行动。其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5亿千瓦以上。
5、《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超8000万千瓦
近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比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为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在重点任务方面,提出了十大行动,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碳汇能力提升行动、减碳科技创新行动、绿色低碳招商引资行动、绿色低碳招才引智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提出了到2025年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27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并网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发电装机比重达到40%以上。此外还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过8000万千瓦,发电装机比重提高至50%以上。
6、市监总局、工信部:鼓励企业加强能源资源计量和低碳计量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鼓励企业加强能源资源计量和低碳计量。强化用能用水单位的能源、水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组织开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持续开展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活动。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碳计量体系,研究建立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制度。
7、生态环境部明确2022年度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依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安排另行通知。此外,《通知》还明确了2022年度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为0.5703tCO2/MWh。并且明确了年度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如果更新)将在每年年底发布。
《通知》要求,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确定并公开年度名录、组织制订2023年度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组织开展月度信息化存证、报送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组织开展年度排放报告核查、强化数据质量日常监管并开展对核查技术服务机构的评估。每年6月30日前完成对重点排放单位上一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及管理平台填报。对核查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合规性、及时性等进行评估,于每年7月31日前通过管理平台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
二、绿色金融
1、8家券商获准入碳排放权交易
今年2月,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东方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华泰证券、华宝证券收到中国证监会碳市场准入无异议函,加之2014年、2015年先后获准的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有8家券商可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2、人行营管部:北京银行等3家银行将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范围
2月9日,人行营业管理部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北京市金融统计数据、金融支持稳大盘、绿色金融等方面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近期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经评估,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将自2023年起纳入工具支持范围。”在发布会上,人行营业管理部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余剑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提问,并介绍了北京地区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实举措和成果。余剑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2022年北京地区相关银行发放符合工具支持的贷款约200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400万吨/年。德意志银行(中国)和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成为国内首批获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格的外资银行,成为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果。
3、路孚特:去年全球碳市场总交易额超6万亿元
金融信息公司路孚特(Reinitiv)近日发布的报告披露了上述信息,这是全球碳市场交易额连续第六年增长。2021年,全球碳市场总交易额达7620亿欧元(约合5.5万亿元人民币),是2017年总交易额的五倍以上。去年,总交易额再度增长了13.5%。根据路孚特的统计,2022年,全球碳市场共交易125亿吨碳配额。尽管交易量较2021年减少了21%,但由于碳价持续上涨,全球碳市场交易额仍实现了可观增长。
路孚特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碳市场交易额总计5.04亿欧元,同比下降51%。该交易额包括在2022年迎来首个完整履约年份的全国碳市场,以及在2013年就已启动的地方碳市场。去年,全国碳市场的加权平均价格为55.3元/吨(约8欧元/吨),较2021年高出近30%。
4、上海环交所发布气候信息披露报告
近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美国环保协会共同发布了《基于碳市场开展中国气候信息披露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和《分行业碳信息披露框架建议》两份报告(统称《报告》)《基于碳市场开展中国气候信息披露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通过分析国际碳市场信息披露经验以及我国相关政策体系和现有信息披露平台的运行情况,总结了我国依托碳市场开展气候信息披露的可行性和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分行业碳信息披露框架建议》对国际和国内企业当前气候信息披露工作现状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我国企业气候信息披露所面临的困难,进而基于不同行业的特性,分别拟定了通用的、高碳排放行业特定的(发电、钢铁、石化行业等)和高附加值行业特定的(金融业等)企业气候信息披露框架。
5、隆基全系列硅片通过法国ECS碳足迹认证
近日,隆基绿能全系列硅片产品顺利通过法国ECS碳足迹认证。此次获得的碳足迹认证涵盖了硅片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包括原料、制造、运输仓储等阶段。在此次碳足迹认证中,隆基拉晶、切片环节的碳值表现行业领先,堪称名副其实的“低碳硅片”。更低的碳值不仅进一步验证了隆基多年来努力提高产品能效和执行碳减排计划的成果,而且能够为光伏电池、组件产品更低的碳排放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下游电池和组件客户打造低碳产品。采用隆基硅片的组件,能够用更短的时间完成碳排放抵消,进入减排负碳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