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举行的“蚂蚁森林春种活动”中,蚂蚁集团捐资支持的首批4万余棵沙地云杉,由全国关心支持“蚂蚁森林”的百余名各方代表亲手启动种植。
这批沙地云杉是由全国3400多万名网友在今年植树节期间,用日常低碳生活积累的“绿色能量”,通过超1亿人次的线上“浇水”申请种下。这片“绿色北疆共建林”也在“世界地球日”这一天,正式成为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的一部分(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是我国自2018年起新建的3个规模化林场试点之一,持续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下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控制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物多样性)。
2023蚂蚁森林春种现场
7年4亿多棵为何一半种在了内蒙古?
蚂蚁集团可持续绿色公益部总经理蒋琤介绍,从七年前蚂蚁森林项目上线种下第一棵树出发,蚂蚁森林和6.5亿用户一起累计在全国种树4亿多棵。其中,约一半种在了内蒙古。
为何选择内蒙古?
原来,中国有8大沙漠,4个在内蒙古;4大沙地,内蒙古一站聚齐。其次,沙尘暴沙源地主要来自蒙古国,内蒙古是拦截“外来沙”的第一道防线。冬季风一刮,华北、东北的农田、城镇就会暴露在万里风沙之下。
今年春季,我国经历了近十年以来最强的沙尘暴天气过程,影响范围覆盖十几个省份。沙尘天气甚至罕见地跨过长江影响到了江南地区。各种“沙尘段子”刷屏新媒体和朋友圈,与社会公众近年来“沙尘天气因我国绿化造林而减少”的认知形成了强烈反差。
很多人存在这样的疑问:
这个春天为何“又见沙尘”?
植被转好了,为啥没挡住风沙?
做了这么多年植树造林,为什么今年的沙尘这么严重?
作为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生态类公益项目,蚂蚁森林也高频被cue:“我在蚂蚁森林种的树为啥不管用?”
佳格天地CEO、前NASA数据科学家张弓是通过卫星遥感在太空为蚂蚁森林“检查作业”的科学家。在此次春种活动中,他向记者解释道,从气象、生态、荒漠化防治多角度分析,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滩是影响我国的主要沙尘来源地。2022年的植被生长季,蒙古国降水较近20年同期偏少,因而这些沙源地的植被覆盖较差,地表裸露。加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今年春季的温度明显偏高,地表过早解冻,沙土疏松易于扬尘。3月—4月本来就是北方大风高发季节,于是大量的沙尘顺着高层的北风南下,气流输送高度可达4000米以上,在这个高度,防护林和梭梭树完全无法阻挡。而且,当蒙古国南部的沙尘暴途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时,沿途上沙尘会得到一定程度补充,强度会进一步增强。
“沙尘暴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推动,它不需要护照,就能跨过国境线。受到沙尘暴影响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自然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也远非只凭一个国家的力量就可以完成。就像人类不可能消灭沙漠,只能在沙漠周边防沙治沙、同时防治土地荒漠化一样,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气象,人类虽不可能消灭它,但可以通过生态修复措施改善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减弱其危害。”张弓表示。
据了解,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累计投资超过数千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全国的生态状况。我国的国土绿化工程规划期限之长、覆盖范围之广、投资力度之大,世界罕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评价说:中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为全球实现联合国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我国北方植被大为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总体上有利于侵袭我国的沙尘次数逐步减少。这也是近年来社会公众对沙尘天气越来越“无感”的原因之一。
通过社会公益力量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挑战
“不过,我们依然要认识到:治沙防沙,还需久久为功。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基数大、影响广。当前,荒漠化防治已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任务更加繁重。”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教授级高工孙涛向记者表示,“蚂蚁森林”等社会公益力量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已经成为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些公益项目在面向全社会科普防沙治沙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挑战,参与社会公益,贡献出每个人自己的力量。
据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统计,2016年以来,蚂蚁集团通过“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已为内蒙古各地的生态治理累计捐资超过10亿元,在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9个盟市的35个旗县区,已种下梭梭、沙柳、花棒、沙棘、红柳、杨柴、柠条、榆树、樟子松、云杉、胡杨等树种超过两亿株,总面积超过200万亩。
2016年种下的“蚂蚁森林1号林”位于内蒙古阿拉善
“‘公众广泛参与、企业公益捐赠以及公益组织落实执行’模式下的植树造林活动,已成为内蒙古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副局长马强表示,作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年均完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200万亩,占全国同期治理任务的40%以上,年均造林1000多万亩、种草3000多万亩,均居全国之首。内蒙古的全民义务植树总量超过20亿株,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15年保持"双减少",国土绿化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取得"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巨变。
春种活动上,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与蚂蚁集团启动战略合作,由蚂蚁集团在三年内再捐资1亿元,通过公益项目“蚂蚁森林”支持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治理。这1亿元将用于当地林草生态的修复保护、沙化土地的治理,为助力科技兴林、林草产业发展和促进农牧民增收注入更多活力。
防治沙尘暴需坚持从两个“关键点”入手
那么,对于未来可能再次侵袭的沙尘暴,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沙尘暴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沙物质来源、‘升温异常’带来的不稳定气流、以及大风长距离输送。”针对这些三个成因,孙涛建议仍需坚持从两个“关键点”入手。
首先还是坚持“种树”,坚定地改善地面植被覆盖,继续巩固得来不易的植被绿化成果。孙涛认为,虽然中国的“树”挡不住境外的“沙”,但我国境内地表植被的持续改善,不仅能减少境内的沙尘源头,也能减少境外沙尘暴入侵我国后的“沿途补给”。同时,地表植被程度提升,也能减弱北方春季大风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南下沙尘的势能。
其次是坚持减排降碳,减缓“温室效应”给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孙涛指出,“进口”的沙尘暴之所以形成,排在“沙尘暴源头缺乏植被覆盖”之后的第二大原因,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反常春季升温。所以从全球范围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刻不容缓,需要各国共同面对,拿出切实举措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