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热点推荐 >  正文

【观察】五一多处景区遇冷,如何让景区“持续发热”?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3-05-06 17:17:55

字号

文旅部5月3日公布《2023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显示,“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根据文旅部数据显示,2019年“五一”期间人均旅游消费金额603.4元,而2023年“五一”人均旅游消费为540.4元,仅恢复至2019年人均消费金额的89.5%。


实际上,大家虽然都在报复性出行,却没有报复性消费。


也就是说,一方面,各种大众小众景点接待游客量爆满,大家有很强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大家购买力尚未恢复,不敢“敞开了”花钱,其旅游消费观念倾向于回归理性。


媒体报道也佐证了这一事实:今年五一期间,部分热门景区遇冷,很多商家的生意遭遇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这种现象背后折射的是当前旅游业出现了一些问题:旅游市场已过度开发,旅游景区已经缺少了新鲜感和吸引力,“游山玩水”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旅游的需求,人们对于旅游有些审美疲劳了;其次,旅游市场本身存在问题,“划船宰客”“酒店爽约”“黑车”等情况频发,经营部门对于市场需求的了解不够清晰,导致很多游客的旅游体验并不是很好。这些情况意味着旅游业必须在旅游产品、服务质量、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转型和升级。


那如何让景区“持续发热”呢?


首先,商家需要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深入发掘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和遗产价值,因地制宜做好文化景观创新设计,找准地方特色文化景观的“根”与“魂”,为游客带来真实、完整、独特的文化体验。在景观营造中,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保护好地方的原生文化生态和居民的原真生活环境,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助力真实而生动地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避免景观的展示、经营上“千城一面”,努力构建更加人性化、舒适的旅游环境。


其次,在营销模式上下功夫。当前的消费主体是新生代人群,小红书等“种草类”软件对旅游决策的影响力非常大,旅游景观要符合新生代的审美,有高颜值、社交属性,最好成为网红打卡地,依靠好看、博眼球的呈现形式,让游客“动眼”产生流量,配套餐饮让游客“动嘴”产生消费,最重要的是让游客“动手”,形成一种沉浸式的参与和体验。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引领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消费人群的需求。


最后,政府和商家们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执行消费优惠政策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通过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让景区会“讲话”,让游客产生更多的共情,这样才能把人留下来,从而让整个旅游业逐渐实现可持续、良性、健康发展。


对于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消费者需求也不断升级的旅游市场而言,商家们必须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并调整战略,不断打造可持续化的网红项目、高辨识度的文旅IP等手段,打造项目丰富、内容特色、服务良好、环境优美等特点的高性价比景区,从而真正激发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让景区“持续发热”。


总而言之,真诚待客就会不缺游客。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