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北京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08种、维管束植物2088种、鸟类数量515种,其中鸟类数量在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
不只是鸟类,北京市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也取得进展。根据北京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的结果,北京的褐马鸡、黑鹳、鸳鸯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野外种群数量不断上升;画眉、栗鸢、白枕鹤以及叉唇无喙兰、尖帽草等北京新纪录野生动植物在各类自然保护地不断涌现。
仅仅“北京鸟类数量在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就已经是一个重大成就,这是生物多样性复原成果的体现,也是完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务实行动之一。
人类行动导致物种灭绝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是一种普遍现象,鸟类的灭绝就是极为显著的典型。5月15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欧洲每年都有2000万只鸟消失,40年内共已有8亿只鸟消失。国际自然基金会以及其他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多年来不断对欧洲鸟类的消失拉响警报,环保组织也列出了一系列导致欧洲鸟类消失的因素,其中包括,风力发电涡轮机、城市化、鸟类栖息地的丧失、城市夜间的照明、气候变化、狩猎乃至猫的捕食等等,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大量使用农药。
随着集约化农业的发展,鸟的种类在所有环境中都在减少,但尤以农业环境为重。从1980年至2016年期间欧洲鸟类平均减少了25%,但农业环境中的鸟类减少了60%,其中普通麻雀、草原石以及田鹨的种类更是减少了75%。
反观北京,在保护鸟类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和多方面的工作。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观察研究提出,要保护鸟类,就要严格保护北京湿地及其周边的高覆盖度草地,确保面积不减少,同时维持基本农田规模和粮食种植模式,减少剧毒农药使用;将乡村生境区位于河道附近的水域、沼泽地、高覆盖草地和灌木林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另外,在公园绿地中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同时优化平原地区林地结构。
多年来,这些措施的实施起到了效果,不只是北京的受胁鸟类栖息地得到更好保护,也为其他鸟类提供了更多和更好的栖息地。
未来,恢复生物多样性任重道远,不只是保护鸟类,更要全方位地恢复和促进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并最终实现GBF2030年的全球自然行动目标。(作者: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