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古树 >  正文

给古树“做CT”,北京给全域4万株古树名木都体检了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2023-10-19 11:52:57

字号

古树名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延续着优质的生物基因,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它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以勃勃生机传递着古老的信息。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世界上古树最多的现代化城市,拥有古树名木4万余株。其中,300年树龄以上的古树有6000余株,名木有1300余株。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古今辉映之间,北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自有古树见证。


617a71621270b7438747218a63e44bf8.png

北京北海公园“白袍将军”(杨树田 摄)


  古都古树相伴相生


  北京是座古城,城市中轴线南北延展,统领整个老城的空间格局。北京之古,在皇家园林、在名人故居、在胡同老街……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70余年的建都史为北京城处处留下人文古迹,与之相伴相生的,是散布于城市与乡间的那些威严挺拔的古树。


  红墙碧瓦古树长青,古树古建相映成趣,由此组成的文化符号徐徐散发着地道的“北京韵味”。


  乘车到达北京西郊的颐和园,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宏大的古典皇家园林。从东宫门进入不久即可到达仁寿殿,殿前两棵古油松相对而生、静静伫立。东侧一株主干挺拔,扶摇直上,颇具飞龙腾起之势;西侧一株则呈伞形生长,树冠开展如华盖,有金凤展翅欲飞之态;两株古松一高一低,姿态迥异,形成鲜明对比。


  仁寿殿是清末帝后在颐和园临朝理政的场所,遥想当年,殿内帝后听政,殿外松如龙凤,何等庄严气派。


  北京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李莹向记者介绍:“古树是有生命的时空地标,那些年龄最古老的树往往商周时期就已生长在交通要道和文化走廊上。隋唐五代佛教文化的繁荣兴盛带动了北京寺庙园林的兴起,千年古树也多生长于此。辽金时期随皇城兴建的皇家宫苑,经历朝历代改造,留存下来的园林里古树众多。元大都时期就已形成的东四、西四胡同里,当时栽植的古树依然生机勃勃。明清时期的老北京城格局保留至今,半城宫墙半城树的风貌,可追寻到内城的皇家园林、王府花园,外城的地方会馆、皇家祭坛。”


  追随古树的踪迹到达颐和园内的昆明湖,湖边世界最长的人工画廊建筑——颐和园长廊与两侧的古侧柏相互映衬,全长728米的长廊于清光绪年间重修,300余株古侧柏也多为清代所栽植。长廊东侧的乐寿堂庭院的南殿悬挂“水木自亲”匾额。


  乐寿堂曾经是慈禧太后居园理政时的寝宫,院内院外林木葱茏,其南殿临水,有码头可供舟行。“水木自亲”一词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站在水木自亲码头,极目远望,山岛苍翠欲滴,湖水清澈潋滟,鱼跃鸢飞,与人相亲相欢,匾额概括了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园林科技科科长赵晓燕向记者介绍。


  谈古树不得不说历史,说历史必有古树,只因圈圈年轮记载的不仅是树之岁月,也是城的文化在光阴中的累积。


  当我们把颐和园的游览重点放在古树上时,就一定会发现有些古树长势强健、威严葱郁,但下方部分树皮表面却呈现“残缺生长”的面貌,指尖轻碰树皮,能明显感到树皮厚度与之沧桑并不匹配。


  疑问随之而来,这些树生病了吗?


  赵晓燕轻抚古树,望向树冠,缓缓说道:“这是被火灼烧后留下的痕迹,是160多年前英法联军劫掠三山五园的真实记录。”


  我们因何热爱古树,不仅因为它高大、静谧,自带庄严,更因它的生命是如此的坚韧,它不言不语、默默生长,见证历史变迁却依然充满生机、愈发茁壮。


  如今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专门成立了古树管护中心,定期对古树名木开展日常巡检工作。赵晓燕介绍说:“工作人员除进行目视检查并拍照记录外,还通过专业仪器和方法检测古树周边土壤的湿度、温度、盐分等,根据结果补控水或施肥。冬季,工作人员开展全园古树普查工作:监测古树树势、生长环境、周边设施等变化情况,为新一年保护复壮工作奠定基础。来年年初结合具体情况不定期组织召开古树专家会,对古树管护和复壮方案、古树施工避让方案及有害生物防治方案等进行论证,在专家的指导下,更加科学、精细地开展古树管护工作,让古树‘老有所依’。”


b032369577a96e1eec02627aed7a53cc.jpg

颐和园古白玉兰秋色(杨树田 摄)


  现代科技赋能古树名木保护


  北京的4万余株古树名木,种类主要集中在侧柏、油松、桧柏、国槐等乡土树种,约占北京古树名木总数的93%。其中不乏密云“九搂十八杈”、北海公园“白袍将军”“遮阴侯”、潭柘寺“帝王树”等全国闻名的古树名木。


  “遮阴侯”树龄850年,位于北海公园承光殿左侧,苍劲挺拔、顶圆如伞盖遮天。相传一年盛夏,清乾隆皇帝来游团城,宫人摆案于树下,清风徐来,顿觉暑汗全消,乾隆皇帝十分高兴,当即封此树为“遮阴侯”。正值十一黄金周,北海公园游客络绎不绝,“遮阴侯”下游客一边纳凉一边听着故事,微风吹过,蒙络摇曳,人与古树岁月共情。


5b1b4d642d129836d0c426d272a31bf4.jpg

北海公园“遮阴侯”(杨树田 摄)


  “古树名木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等价值,时间越久远,人与古树的情感越朴实、越深厚。但随着树龄增长,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有些古树名木不可避免地出现衰弱现象,也会面临死亡。古树名木携带的宝贵基因,需要借助科学手段来永久传承。”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古树与树木健康研究所首席专家王永格介绍。


  在京津冀古树名木基因保存资源圃,记者见到了一排排挂着铭牌的小树苗,这些小树苗是通过采集重点古树名木的枝条,经过嫁接、扦插、组培等无性繁殖的手段,繁殖与保存重点古树名木“纯正血统”的“活体基因”。


  “这些树苗的基因与母体完全一致,如果哪天古树名木走到生命尽头,它们的‘克隆苗’就可以栽植到原地,将古树名木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永久延续。”王永格介绍,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从古树上采集枝条,只能结合树冠整理进行,并且采集数量不能过多,单枝条长度不能过长,所以限制了古树名木的繁殖数量。资源圃每种古树的“克隆苗”不超过5株,但北京最老古树“九搂十八杈”的“克隆苗”只有1株,因为“九搂十八杈”已有3500多年历史,非常珍贵,科研人员无法剪枝,所以繁殖选用的是古树掉落的一个枝条,及时带回实验室进行了扦插繁殖,目前树高1米多。


  目前,资源圃中保存了以京津冀地区为主的148株重要古树名木的无性繁殖小苗400多株,“白袍将军”“遮阴侯”“帝王树”等都在其中。根据《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这些千年古树幼苗可能在未来的某天,将肩负使命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以树之形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启用新苗是古树“重生”的最后一道保障,对于正在生长的古树名木来说,体检和日常管理是保障健康的最重要手段。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展览室内摆放着一株因空洞而倒下的古油松标本。“它的外形看起来是完好的,长势也很正常,直到它倒下的那一天,我们才发现它基部腐烂中空已久。”王永格说。


  常规古树只需基础体检,比如观测它的生长势、叶片大小、叶片颜色、树体倾斜度、是否空洞、土壤密实度等;重点古树名木则会进行精细化体检。精密诊断时就会用上空腐检测仪、探地雷达仪、叶绿素荧光仪、光合仪等先进设备,以确定树体在结构上的稳固程度和生理上的健康程度,为进一步开展古树名木树体加固和复壮保护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在门头沟戒台寺的一棵古树前,应力波二维成像仪的多个探头被等距钉进树皮中,围成一圈,通过信号采集器连接电脑。探头中安装有振动传感器,敲击探头时,振动在树木健康部位和空腐部位中传递的速率不一样,空腐部位更慢一些,仪器通过探测物质中传递的振动,了解空洞大小。


  王永格介绍:“这相当于给古树做CT,电脑上对应呈现的是一幅清晰的空洞横截面示意图,可以直观观测树体检测截面空洞位置、大小、形态,并显示出检测截面的空腐率值。”


  2021年,北京开展了全域4万余株古树名木体检“全覆盖”。如此大规模、全覆盖的体检,在国内尚属首次。此次体检摸清了北京古树名木资源家底和生长状况,形成了古树名木健康档案和体检报告。至此,每株古树都有专属档案,并上传至“古树名木保护智慧管理系统”实时更新,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者对树木情况了如指掌。


image.png

潭柘寺帝王树(马嫒馨 摄)


  稳扎稳打开启守护古树名木新阶段


  “要想保护好古树名木,只在一棵树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义务植树处副处长方芳介绍,“完善古树名木管理制度体系、改善古树名木生存环境、提高公众古树名木保护意识等方方面面共同构成了古树名木茁壮生长的必要条件。”


  从单株保护到对古树及其生长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北京古树名木保护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扎实,步步推进。


  密云“九搂十八杈”古侧柏是北京最老的古树,树龄约3500年,树高11.5米,胸围8.2米,平均冠幅21.3米,主干要9个人展臂合围才能抱拢,巨大树冠由十八个枝杈组成,根深叶茂、冠大荫浓。


22992c88caf442e736549946d5b158d9.jpg

北京密云九搂十八杈(杨树田 摄)


  围绕“九搂十八杈”,2020年北京市开始推进古柏主题公园建设,占地320亩,同样的保护形式还有石景山区首钢园内的古树名木保护小区。“这是一种新的理念,以整体保护的形式保护古树就是为了让古树有更好的周边生境。”方芳说。


  北京古树名木保护正朝着“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全民化”的方向迈进。


  北京率先在全国建成古树名木依法保护的管理制度体系,有效促进了古树名木保护的法制化进程。从1998年北京出台全国第一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开始,先后建立起“一部法规、一个实施办法、十项管理制度和四类行政许可”的保护管理制度框架,构建了责权清晰的保护管理体制和责任机制,对古树名木的有效保护发挥了关键作用。


  今年,结合古树的观赏性和文化底蕴,北京按照季节变化陆续推出12条古树主题游览路线。在春季古树游线中,主题分别为中轴线、文化探访路、皇家御路以及长城戍边城堡。沿线分布有楸树、丁香、流苏、七叶树、文冠果等各具代表性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树,且在春季的不同时期依次开花。


  以“中轴线”游线为例,沿线共有古树名木8000余株,主要分布在故宫、天坛、景山、纪晓岚故居、宋庆龄故居、太庙等10处区域。古树的主要树种包括楸树、海棠、紫藤、皂荚等。游览路线上标注出了每个点位的古树数量、品种、花期等信息。


ee52e2bf514c842ec8030dfcc46b99ad.jpg

北京“中轴线”古树主题游线(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方芳介绍:“不管是北京市民还是来京游客,都可以自行选择路线,沿着古树看北京,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路线上既有人文建筑也有自然景观,尽可能满足公众游览需求,也达到科普目的。”


  千古悠悠多少事,沧桑古韵诉流年。这些从时间长河中生长而出的古树名木枝繁叶更茂,与人类的关系愈加亲密。随着北京古树名木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公众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绿荫掩映下的美丽北京绿意更浓。(果叮咚)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