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已经敲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11日对外公布。《意见》提出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三阶段”目标:
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
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展望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中国全面建成。
《意见》提出,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在具体措施上,《意见》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还不够高、基础还比较薄弱,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的状况一时难以彻底改变,盲目上马‘两高一低’项目的现象仍然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原院长,十四届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王金南表示,应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建设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美丽中国。
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当前,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整体还不高,结构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传统产业所占比重依然较高,我国生产和消耗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原材料,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偏低。
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煤炭消费仍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半数以上,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公路货运量占比高达73%,污染排放大、道路扬尘重。中重型柴油货车保有量较大,是主要的移动污染源。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基础薄弱。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空气质量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目前全国还有超过1/3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PM2.5浓度是欧美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王金南说。
王金南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基础上,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关键着眼点,推动建立新发展格局,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介绍,中国科学院于2019年1月就部署实施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简称“美丽中国专项”)。“美丽中国专项”对标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任务(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实施近5年来,多项成果落地并在有关部门和地方业务化运行。
葛全胜说,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进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美丽中国专项”将加强对绿色低碳、经济适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核心科技和装备的研发与供给,继续开展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深化数字技术在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应用,为科技支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日前召开的“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3年会”上,多位专家表示,人口、经济在城市高度集中,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关系美丽中国的实现进程。当前部分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治理水平、治理能力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相比,同国际同等发展水平城市相比,同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专家们表示,应精准聚焦“双碳”目标,加强实现城市碳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提高城市能源效率和推广可再生能源,减少城市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标准,降低城市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加快补齐基础建设短板,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
上述《意见》也提出,建设美丽城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的美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化城际、城乡生态共保环境共治。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大中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推动中小城市和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促进环境公共服务能力与人口、经济规模相适应。开展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