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重点要闻 >  正文

高质量书写美丽中国的文艺篇章

来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06-03 10:45:26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党的十八大以来,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2023年10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文化关乎国本、国运的战略高度,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清晰擘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体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思想内容、价值追求、实践要求和战略任务上有许多共通之处。高擎习近平文化思想旗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文艺的独特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的舞台无比广阔、大有可为。

  

一、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动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盘古开天地、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大禹治水等神话传奇,“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价值理念,描绘名山大川的诗经、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等佳作名篇,无不展现了中华民族敬畏自然、休养生灵、热爱家园的朴素生态文明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源。回望赓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先进科学的生态文化力量功不可没。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了“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等一系列重大论断,构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为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文艺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引导功能。好的文艺作品如同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让人心旷神怡、充满正能量,可以有效地引导社会公众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增强行动自觉。文艺工作者从事的是聚光灯下的职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示范性强,尤其在互联网舆论环境下,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充分吸纳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文化成果。文艺工作者积极传播和模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营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浓厚氛围,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加快形成全民生态自觉,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因此,大力弘扬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光荣使命,也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必然要求。


中国文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广泛动员作用,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歌曲《我的绿水青山》《看山看水看中国》《金不换银不换》、影视剧《狼图腾》《经山历海》、动画片《下姜村的绿水青山梦》、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广播剧《黑色沃土》《守望黄河口》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举办“美丽中国”主题系列书法展、“生态文明·从小做起”文艺志愿服务、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我们的山河故事”曹禺奖获奖作者巡回采风、“江山如此多娇——中国山水画作品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办《美丽中国》杂志并刊发系列主题文章,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赋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中国文联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贯通“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继续组织“美丽中国”书法、摄影、美术主题系列展览,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出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的主题优秀文艺作品,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以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精神面貌,展现文艺界聚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正能量和好声音。引导文艺名家新秀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与环保公益广告和公益活动,选树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担任生态环境保护形象大使,努力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信仰者、美丽中国建设的参与者、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带动全社会形成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风尚。


二、倾情书写生态环境保护史诗,汇聚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顽强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史剧。”在这部伟大史剧中,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光彩夺目的重要篇章。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绿化祖国”到三北防护林体系、天然林保护工程,从三河三湖重大污染治理到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从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植树造林、治沙治荒、造福一方的英雄模范事迹到“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无不为生态环境保护史诗增添了生动内容。表演艺术家李雪健与他饰演过的焦裕禄、杨善洲等英模一同获得“新中国最美奋斗者”荣誉后,曾感慨地说,“演英雄学英雄,最后还是英雄的精神教育启发了我,让我不断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感恩奋进;生命不息,创作不止。”这充分说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对于文艺来讲,更是创作财富、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波澜壮阔的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感人故事和模范人物,必将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塑造典型人物、描绘时代图景、书写人民史诗的富矿宝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文艺要“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几十年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优美意境,让无数中华儿女澎湃起“为有牺牲多壮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气概,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挥洒心血和汗水。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而人民总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生产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党领导文艺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讴歌壮美山河、彰显家国情怀、不断激励中国人民胜利前进的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美术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最美太湖水》、影视剧《我和我的家乡》《山海情》等一批文艺精品,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人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改造和利用,鲜明而生动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近年来,中国文联坚持组织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多姿多彩的壮丽江山开展采风创作,沉浸式感受祖国各地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以及生态环境,精心打磨创作了《雅鲁藏布》《天山南北》《情满山水间》等数十个优秀歌舞作品,举办格桑花开新时代——美丽西藏采风创作歌曲演唱会、天域舞风——原创西藏题材舞蹈作品展演、“新歌唱新疆”优秀原创歌曲演唱会、“大地回声”中国文联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原创歌曲专场,让人民群众从新时代文艺精品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悟幸福美好的现代生活,启迪人们共建美丽家园、共筑强国复兴的梦想。在“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4年大联欢”节目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条重要主线,文艺家们感怀山水、寄情家园、讴歌祖国,创作表演了歌曲《梦里的珠江缓缓地流》《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长江之歌》《大戏山水间》《万泉河水清又清》《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山放歌》、美术作品《百花送福》、杂技《忆江南》等等,演绎了一支文艺界百花齐放、绚烂芬芳的美丽中国建设合奏曲。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中国文联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进一步拓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广大文艺志愿者走向广袤的中华大地,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以火热的创作实践追随人民奋斗的脚步,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创作推出更多传达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精品佳作。围绕党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大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扎实开展主题文艺创作采风,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用丰富多样、情真意切的文艺形式展现美丽中国建设的喜人硕果,把生态文明的底色融入到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新时代精品力作当中,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

  

三、精彩讲好中国环保故事,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态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在内的各种风险挑战将人类文明推进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如何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发展模式,破解西方现代化“增长的极限”的魔咒,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协同的道路,探索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关乎人类命运和文明进程的重大问题。进入新时代,我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造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奇迹,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力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为世界各国协力解决人类环境问题提供了文明样本。历史告诉我们,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交流、互鉴生态文明成果,必将有利于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美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文艺的本质追求,体现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句名言:“美能拯救世界。”自然的美景、艺术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好。人们渴望享有优美的生态环境,也渴望享有向善向美的文艺作品。在一部部精彩的影视片、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首首感人的乐曲、一支支动人的舞蹈中,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民族特性、审美精神更能得到充分彰显,中华民族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类、对未来的文明视点更能得到有效传达。当今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随处可见生机勃勃、生趣盎然的美丽图景。文艺是国家名片,也是世界语言,是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华形象、让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理解中国、尊重中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方式。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迎客松》《折柳寄情》等文艺节目,收获了全世界的交口称赞,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这些作品融生态之美、文化之美为一体,打动了人的心灵世界。电影《流浪地球》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扬帆出海,生动讲述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建设地球家园的精彩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哲学和文明史观,同样在国内外观众中受到了广泛好评。实践充分证明,用文艺的方式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能够更有效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近年来,中国文联在法国、英国、奥地利、尼泊尔、印度、智利、秘鲁、马达加斯加等多个国家举办“美丽中国”摄影展,取得了良好反响。由中国文联扶持创作的电影《塬上》,用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真实展现了铜川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变革历程,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对人类、自然与发展的深刻思辨,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得圣乔治金奖,在美国国际电影节获得金天使最佳影片奖。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中国文联将充分发挥文艺沟通心灵、搭建桥梁的重要作用,继续打造“今日中国”艺术周、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等品牌文化交流活动,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文化立场,拓宽国际视野,开放文明胸襟,包容文化差异,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投向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创作更多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化新形象的优秀环保题材作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更加生动、更具艺术感染力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中国文联将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以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服务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推进文艺与生态紧密携手,在美丽中国建设的道路上动情奔跑,共同谱写人民奋斗美好生活的精彩华章,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强国复兴伟业挥洒才情、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李屹)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