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绿色金融 >  正文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深水期”

来源:中国能源报 时间:2024-07-17 10:11:33

字号

根据非营利组织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全球符合CBI标准的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3.15万亿美元。全球范围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中国绿色债券发行更是连续两年领先全球。当前,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已经从“浅水期”迈入“深水期”,除了继续保持量质同增态势,还需要在制度完善、产品创新、融资优化等多个方面不断发力。


中国绿债发行连续两年领先


CBI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绿色债券、社会和可持续债券筹资总额达到2730亿美元,其中,绿色债券发行量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长43%至1959亿美元,预计今年全年绿色债券发行总额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


根据万得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境内市场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3.74万亿元,存量规模2.04万亿元。仅6月,中国境内一级市场发行规模就达515.03亿元,二级市场交易规模达1342.44亿元。


今年1—5月,国家开发银行发放绿色贷款超过2000亿元,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5.1%,季度增量创历史新高,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1.21万亿元和11.34万亿元,合计在绿色贷款占比达66.8%。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与兴业研究5月联合发布《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2023》显示,2023年中国在境内及离岸市场发行了总额为0.94万亿元(约1312.5亿美元)绿色债券,其中符合CBI标准的贴标绿色债券发行量约0.6万亿元(约835亿美元)。


尽管年度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略有收窄,但中国仍连续两年保持世界最大绿色债券发行市场地位,并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具体来看,能源、交通等领域绿色融资占主导,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只数创新冠疫情以来新高,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发行量则保持世界前列。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仍需加强


CBI指出,被纳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的绿色债券数量占所有贴标绿色债券数量的比例从57.3%上升至63.6%,绿色债券发行质量与可信度实现双提升。


量质齐升的同时,产品类型也朝着多元化发展。6月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联想控股旗下锦程国际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签署了1亿美元“蓝色”贷款,这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笔“蓝色”贷款,重点关注海洋和沿海保护以及增加清洁水资源的获取。贷款收益将支持供水和卫生等蓝色活动,以及能源效率、清洁交通和可再生能源等绿色活动。


6月18日,中国银行发行全球首批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债券,规模合计9.4亿美元等值。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可持续水资源与废水管理、可负担的基础生活设施、基本服务需求等项目,这些项目位于东南亚、中亚、欧洲和拉美等共计1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如火如荼,但与之相关的衍生产品创新仍需进一步加强。”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其他金融产品如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融资租赁、绿色指数产品等多元化的产品类别尚不普及。”李菁称,“诸如绿债期权、绿色股指期权、碳期货、碳期权等对冲金融风险的品种,也还未推出。”


显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种类、提高绿色金融产品质量,势在必行。李菁认为,金融机构除了为相关主体提供绿色金融相关服务,包括发行绿色债券、挂钩债券等,还应该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增加碳市场交易活跃度。“目前,碳市场交易活跃度并不是很高,需要券商作为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到碳市场交易中。”她说,“同时,还应该积极开发创新型碳金融产品,包括衍生产品等,随着产品多样性增强,交易活跃度也将随之提高。”


推动碳市场和转型金融发展


全球范围内,绿色债券的“绿色溢价”属性,使得其受到多方追捧。所谓“绿色溢价”,是指绿色债券以高于常规债券价格进行交易时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异。


业内指出,因为绿色债券追求长期、可持续的收益,因此会进行多元化配置,这种可持续性自然带动了投资者购买热情,因为以同样的价格购买债券,绿色债券不仅获利更高、还自带绿色属性。


贝莱德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固定收益ESG投资主管戴维·奥尔克表示,在能源转型和气候行动推动下,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将继续增长。同时,水泥、钢铁等碳密集型行业,也将越来越多地利用绿色债券为脱碳项目融资。


对此,李菁也给予了肯定回复,她对记者表示:“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碳密集型企业主动优化产业结构、碳密集型行业积极低碳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优化转型进行式中助力实体经济稳定转型的重要举措。基于此,发展碳金融、转型金融成为加强绿色金融服务、支持市场主体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等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议题。”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经过十多年发展正在进入“深水期”,下阶段应该在碳市场、转型金融、绿色融资结构优化等方面进一步发力。此外,从发展初期进入深度发展期,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还应更加注重制度和标准建设和完善。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这会导致碳核算、绿色债券发行、产品创新所依赖的基础不够明确。”李菁强调,“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当前重点任务之一,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也尤为重要。”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