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利益攸关国之一,一直反对这一不负责任的做法。9月20日,根据中日两国领导人有关通过磋商谈判解决福岛核污染水问题的精神,中方同日方和相关国际组织前后进行了十多轮密集谈判和协商,经过不懈努力达成相关共识。
其中提到,基于中国等所有利益攸关国的关切,日方欢迎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设立覆盖排海关键环节的长期国际监测安排,并将确保中国等所有利益攸关国有效参与其中以及这些参与国的独立取样监测、实验室分析比对得以实施。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9月20日例行记者会时对此回应称,由于现行相关国际机制的局限性,目前对排海开展的评估和监测是不全面的,缺乏透明度和可信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尤其是设立覆盖排海关键环节的长期国际监测安排,确保中国等所有利益攸关国有效参与其中,实施独立取样监测,才能得到全面、真实、有效的数据,确保排海风险可控。中日双方通过谈判已就此达成了一致,下一步还将讨论监测核素种类、检测方法等技术细节,实现全面、有效、可信的长期国际监测。
多位专家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日两国外交部门经历了长时间密集而且艰苦的磋商,最近才达成共识,这是中方坚持原则,不懈斗争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务实性和灵活性。
这一共识的达成,并不意味着中方立场的转变,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这将有助于将日方排海作业纳入有效国际监管的轨道,通过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对日方的核污水排海作业进行更有效的规范和约束,有利于相关国家更好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海洋生态环境。
福岛第一核电站
对日国际监测力度史无前例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应急部主任杨端节指出,建立更加严格的长期国际监测安排、实现独立取样监测对于确保核污染水监测数据可靠可信具有重大意义,能够强化对日方的监督,有利于维护人类健康、海洋环境和国际公共利益。
自2021年日本单方面作出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决定以来,我国政府本着对海洋环境、人类健康和中国民众高度负责的立场,多次要求日方全面配合建立周边邻国等利益攸关方实质参与、独立、有效的长期国际监测安排,强化监督,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维护全球海洋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彰显了责任担当。
此次共识,日方同意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框架下建立长期国际监测机制,接受中国实施独立取样监测,接受对排海活动实施严格、独立、有效的国际监督。这对于确保核污染水监测数据可靠可信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强化对日方的监督。另外,IAEA安全审查报告指出,在做好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环境监测的同时,应更加频繁地开展辐射环境影响评估的定期审查工作;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UNSCEAR)也将福岛排海生态环境影响列入2025—2029年专项工作组优先事项。
“这些工作机制和安排是史无前例的,是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杨端节强调,更重要的是,日方要切实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强化自身监测监督,及时向国际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开透明的监测结果。
杨端节认为,后续需要中日双方进一步细化监测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方案。如果中方未来能有效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的长期国际监测,实施参与国的独立取样等监测活动,获取到实际监测结果,这有助于科学评估排海对海洋环境及海洋生态的影响。
中日达成共识不意味着立即恢复日本水产进口
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毛宁指出,中方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输华,是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有关规定采取的紧急预防性临时措施,目的是全面防范风险,保护民众健康。采取这一措施有规可循,是中国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实际体现。
“中日双方达成共识文件,并不意味着中方立即全面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毛宁进一步表示,中方将会继续以世贸组织和中国法律法规为遵循,以科学事实为准绳,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在有效参与相关监测活动,实施独立取样并确认结果后,基于科学证据着手调整有关措施。我们将与日方开展技术磋商,在中方提出的要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前提下,逐步恢复符合规准的日本水产品进口。有关磋商结果和政策调整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杨端节认为,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是有前提的,首先是要建立更加严格的长期国际监测安排,形成更加有效的长期监督监测机制。其次日方也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强化监测,及时向国际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开透明的监测结果。最后,才是我们有关部门基于科学基础,对水产品的安全性开展科学评估,确保经批准进入中国的水产品都是安全的。
下一步重在落实 要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国际监测安排
尽管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对于日方一意孤行排污入海存在极大的担忧和质疑,但主要国家中,不少国家和地区或出于政治因素,态度复杂暧昧。
“只有中方一直立场鲜明地表明反对态度,并且通过不懈的外交努力推动日方达成重要妥协,在这过程中中方没有私心,完全是为了维护太平洋沿岸国家地区民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中方的坚定立场和外交行动,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强调,中方在同日方排污入海行为的斗争中,实际上也代表了国际上“沉默的大多数”,代表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来保障自身的利益和维护环境安全。
项昊宇认为,共识达成后,下一步重在落实,日方应当切实遵守共识,让所有利益攸关方的专业人士和科学家能参与进去,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国际监测安排,让有关利益攸关方能实施独立取样监测,包括实验室分析比对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确保日方排海行动的安全、透明,避免日方排海进程给人体和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在未来落实共识的进程中,中方也将继续扮演积极角色,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认真有效开展中方独立取向监测,确保国际监测安排能得到有效落实,有效规范和约束日方的核污水排海进程。“也希望在中方的带动下,有关利益攸关方能积极参与到国际监测进程中来,切实肩负起监督责任,对日方排污入海形成有效约束。”项昊宇说。(记者王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