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荒漠 >  正文

沙漠惊现古人类遗址,西北荒漠或重返水乡,气候变化真能灭绝人类?

来源:腾讯新闻 时间:2021-09-06 16:05:31

字号

气候变化使气温飙升,飓风增强,洪水加剧,山火频发。这些都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变化,同时还总有科学家警告说,忽视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言喻的痛苦”。但是,如果气候变化不加以遏制,不断上升的温度真的会导致人类灭绝吗?

猛烈的升温让人类无力应对?

人类活动不断向大气排放着诸如二氧化碳、甲烷之类的温室气体。这些气体会捕获来自太阳的热量,导致全球气温上升,使得人类在危险的道路渐行渐远。

科学家认为,当行星不可阻挡地踏入温室效应的陷阱,逐渐使得吸收的热量多于损失的热量,最终将蒸发海洋无法再维持生命,是气候变化直接导致人类灭绝的唯一途径。

金星就是这样一颗具有失控的温室效应的星球,因其吸收的热量远多于损失的热量。它是距太阳第二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最亮的行星。尽管与地球大小相近,且重力大致相同,但却与我们被水浸透的星球相去甚远。

金星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温度达到 466 摄氏度。造就这恐怖高温的原因,是金星那有着浓密的二氧化碳且点缀着硫酸云大气。同时,它离太阳更近,再加上比地球更厚、且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层,可以让它吸收更多的热量。

上图:从太空拍摄的地球鱼眼镜头照片

有人说金星就是地球的未来,好在幸运的是,金星的大气层要比地球大气层厚约 100 倍,几乎完全由二氧化碳组成,相比之下,地球的大气主要是分子氮和氧。而且要产生这种失控的温室效应,一颗行星的二氧化碳水平,需要达到百万分之几千,而现在的地球二氧化碳水平还只有百万分之四百多一点。但毫无疑问的是,气候变化势必带来环境变化,并带来粮食危机影响几亿人的生存。

芬兰阿尔托大学曾发表在《一个地球》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如果不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按照二氧化碳的增速,到本世纪末,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将受到降雨、温度和干旱的影响,陷入零产量状态,即粮食脱离了安全的气候空间。

除此之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机构发布报告称,自2009年以来,干旱、高温等极端气候现象发生概率远高于20世纪80~90年代,已经严重影响了全球粮食供给。

例如,美国农业部 8 月份供需预测报告称,全球第一小麦出口国俄罗斯产出下降 15%,第二小麦出口国美国春小麦收成下降 41%,创33年来的最低,而作为全球第三小麦出口国的加拿大,其小麦产出也将下降 24%。并且随着雨带北移,形势将愈发严峻。

而且,如果把时间尺度拉长,让我们回顾地球历史上所有主要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其实都涉及某种气候变化。这些事件包括大约 4.4 亿年前奥陶纪 -志留纪大灭绝期间的降温,消灭了 85% 的物种,以及大约 2 亿年前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期间的变暖,导致 80% 的物种死亡。连我们的亲属尼安德特人,也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消失在了地球上。

上图: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雄性尼安德特人复制品

尼安德特人是人类的近亲,与智人共存了 4,000 至 10,000 年,大约在 40,000 年前从欧洲消失。科学家们猜测,大约在 40,000 年前,是气候变化使得尼安德特人的人口破碎成了更小的群体,同时还影响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动植物。进而导致食物短缺与生育率下降,最终灭绝了他们。

显然,作为智人后代的我们跟随气候变化不断迁移,并活了下来。最新研究表明,在沙特阿拉伯北部内福德沙漠曾经是古老湖泊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石器和动物化石的收藏品。揭示了人类是怎样跟随气候变化,进入世界不同地区的。随着降雨定期将阿拉伯北部沙漠变成绿洲,使得人类在 40万、30万、20万、12万以及8000年前,多次从北非和西南亚的起点穿过这里走向世界。

上图:沙特阿拉伯北部沙漠内的古湖遗迹

智人已经证明自己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够应对许多不同的气候,无论是热的、冷的、干的还是湿的。但气候变化,依旧在过去人类文明的崩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一场长达 300 年的干旱,导致了大约 3200 年前古希腊的灭亡。

现如今,又一场气候变革来临,西北荒漠或将重返水乡,回归盛唐。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雄浑壮阔的描述,足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深刻理解到在唐朝之时,中国西北地区完全不同于我们现在的认知,也曾是水汽充沛,有着水草丰茂的绿洲。

但自唐以后,诸多大河日渐萎缩,绿洲被荒漠吞噬,只剩下楼兰古城的断壁残垣,还在不停诉说着曾经的繁华。如今经岁月流转,水汽回归,荒凉之地似乎正在恢复生机。

2016 年秋天,早已于上个世纪干涸的哈拉诺尔河道湖,再次迎来碧波。2019 年 10 月,充盈的哈拉诺尔湖水一路向西奔腾140公里,沿着干涸了近 300 年的疏勒河故道,流入更西端的尾闾湖哈拉齐,形成一片片梦幻般的小湖泊。

上图:天水相连的哈拉诺尔

多名专家强调,过去30多年,西北地区气候显著变化,已由暖干转向暖湿。例如博斯腾湖自1955年有记录以来,水位就一直呈下降趋势。但从1987年开始,湖水出现前所未见的快速上升,至2001年博斯腾湖水位,已恢复到1956年丰水期的水平。

除此之外,降水量作为更加直接的标准,也是连年增加。如果用 1987-2000 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与1961-1986年的平均值比较,会看到新疆北部增加了 22%,南部增加了 33%,天山增加了12%。

由此可见,气候变化有好有坏,人类的迁徙也从来不会停止。流向干旱地区的水汽,终将再造一片繁华盛景。而我们要做的是减少极端天气的频率,避免环境恶化,同时拥抱变化,合理利用变化带来的优势。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