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沙区 >  正文

新疆实现荒漠化沙化土地“双缩减”

来源:中国环境 时间:2023-01-19 12:10:26

字号

“首次实现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结束了新疆作为全国唯一沙化土地扩张省区的历史。”在近日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这一亮眼的荒漠化沙化治理成绩写入2023年新疆政府工作报告。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是我国荒漠化及沙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这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风,生态环境脆弱,防沙治沙难度极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等国家重点工程,累计治理沙化土地2837.56万亩,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

在防治措施上,新疆加大对荒漠植被封禁保护力度,累计建成46个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保护面积831万亩。仅2022年,就新建续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4个,新增沙化土地保护面积22.84万亩,完成沙化土地治理698.98万亩,超年度计划74%。同时,全面推行以草定畜,实施草原禁牧1.5亿亩、落实草畜平衡5.409亿亩,通过补助奖励引导农牧民转变牲畜饲养方式。积极创新综合治理模式,示范推广引洪落种、柽柳(梭梭)接种肉苁蓉、无灌溉造林、工程治沙等新技术。组织实施沙化治理工程项目,“十三五”期间,新建国家沙漠公园9个,总数达到27个,规划总面积为287.9万亩,累计完成三北人工造林330.40万亩、封山(沙)育林416.787万亩、退耕还林422.2万亩、退耕还草101.5万亩、退牧还草480.95万亩,有效减缓沙化土地扩张趋势。

“新疆防沙治沙技术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先进的,这得益于不断的防沙治沙实践。土地荒漠化、沙化治理在全世界都是难题,近年来,新疆通过国际交流,很多选育的荒漠植物走出国门,助力非洲、中亚等国家开展荒漠化防治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持。”新疆林业科学院造林治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康说。

入冬以来,上万水鸟先后抵达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与芦苇、蓝天、沙漠相互辉映。受塔里木河上游来水减少影响,上世纪70年代台特玛湖曾一度干涸。为了拯救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新疆自2000年起至今,先后23次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输水,极大改善了下游生态环境。台特玛湖湿地植被、野生动物逐年增加,这片位于沙漠中的湖泊也成了水鸟栖息的“家园”。

阿克苏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生态系统极度脆弱和敏感,上世纪80年代,阿克苏地区每年沙尘天气将近100天,最近的沙漠离城区仅有6公里,并不断向城区逼近。面对严酷现实,1986年,阿克苏地区在风沙策源地柯柯牙启动绿化工程,用30多年时间,筑起了一条集生态林、经济林于一体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成功使昔日的风沙策源地,变成了生态屏障、绿洲果园。

如今,新疆沙化土地持续“瘦身”,生态环境也在逐年好转,勤劳智慧的新疆各族群众更是从沙漠中淘到了“金”。环塔里木盆地千万亩林果、沙产业越来越鼓了百姓的钱包。

据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截至目前,新疆各类防沙治沙重点工程累计投资达132.6亿元,监测数据显示,新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双缩减”,有力支撑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