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需要和重要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在两会期间提到,近年来,我国CCUS技术和项目稳步发展,但相较于庞大的碳排放总量,CCUS项目规模还比较小,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成本很高,限制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刘茂树表示,依靠与能效提升、终端节能、储能、氢能等多领域多技术共同组合,CCUS技术可为实现碳中和提供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随着‘十四五’能源规划和‘双碳’目标的制定与落实,CCUS技术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与前景。”
商业化应用需政策支持
从全球范围看,当前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标。相对来看,欧美国家对CCUS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21年1月,美国发布碳捕集与封存税收优惠政策(即45Q条款最终法规),明确私人资本有机会获得抵免资格,极大地鼓励了商业CCUS项目实施。2022年8月,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IRA)中,进一步提高了对CCUS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
马永生表示,近年来,我国CCUS技术和项目稳步发展,但相较于庞大的碳排放总量,CCUS项目规模还比较小,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成本很高,限制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谈到CCUS在国内的发展时,刘茂树同样提到了成本问题。“CCUS技术在中国发展起步较晚,当前对于CCUS技术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于经济性,另外由于地质限制,有些地区不适合做大规模碳封存。国内一些适合做碳封存的地区(比如西北)相比其他地区工业布局比较少。而南方地区工业布局多、发展快,相对来说更需要推进CCUS技术应用。”刘茂树说道,“基于发电厂和煤炭气化的工业经验,中国在发展碳捕捉技术方面取得了快速进步,市场潜力向好。依靠与能效提升、终端节能、储能、氢能等多领域多技术共同组合,CCUS技术可为实现碳中和提供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随着‘十四五’能源规划和‘双碳’目标的制定与落实,CCUS技术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与前景。”
此外,马永生提到,在我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机制是引导企业发展新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工具,但该机制自2017年起暂停实施。同时,我国已发布CCER方法学200多个,但CCUS项目有关方法学仍是空白。在既无方法学也无交易机制的情况下,CCUS项目经济性难以得到保障,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此,马永生建议,将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一是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让更多碳减排项目参与碳市场,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逐步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充分激发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降低控排企业碳市场的履约成本。二是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CCUS方法学研究,或对企业开展的方法学研究进行认定并尽快发布,推动CCUS项目获得碳减排量,提升项目经济性,推动CCUS项目规模化效益化发展。三是参考国际经验出台支持政策,加快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以及技术规范,出台CCUS量化核证国家标准,并参考国际经验,探索制定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等支持政策。
刘茂树则建议道,鉴于CCUS技术目前的较高成本,将该技术纳入清洁能源技术范畴统筹考虑,并率先运用在清洁能源等相关领域,是实现CCUS技术落地的方式之一。例如将制氢技术与CCUS技术有机结合,在制氢过程中增加碳捕集和封存应用,在扩大氢能产能的同时,促进CCUS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落地项目多点开花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包括化工行业在内的碳密集产业对低碳减排解决方案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多种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其中,可将炼油厂或工厂、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从源头上捕获并进行储存的CCUS技术成为助力实现行业低碳转型的选择之一。”刘茂树说道。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国石油高度重视CCUS产业发展,推进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技术攻关,创新形成了CCUS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二氧化碳注入埋存规模保持国内领先水平,CCUS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以松辽盆地300万吨CCUS重大示范工程为代表的“四大六小”CCUS产业格局,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长庆油田组织编写《长庆油田千万吨级CCUS中长期发展规划》,总体规划部署年注气千万吨级规模的CCUS工程,“十四五”期间,分别在陕、甘、宁三省区建设3个百万吨级CCUS工业化示范工程。围绕3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建设,长庆油田先后解决了油藏、注采、地面工程三大领域12项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适合黄土塬地貌“三低”油藏混相驱替、防腐防气窜、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等为核心的CCUS“长庆模式”。截至目前,长庆油田累计注入二氧化碳29.6万吨,黄3区油井单井产量提高32%,中心井产量实现了翻番,彰显出较好的驱油与埋存效果。
此外,大庆油田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二氧化碳非混相驱现场试验区——树101二氧化碳非混相驱现场试验区,截至3月7日,该试验区共有注采井203口,累计注气117.17万吨,产油40.24万吨。
2022年8月,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技术示范中后段——成熟的商业化运营。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
记者注意到,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由齐鲁石化捕集提供二氧化碳,并将其运送至胜利油田进行驱油封存,实现了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应用。该项目覆盖特低渗透油藏储量2500多万吨,共部署73口注入井,预计15年累计注入1000余万吨,增油近300万吨,采收率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
中国石化方面表示,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潜力巨大,而且具备大规模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工程能力。实践证明,发展CCUS可以较大幅度提高低品位资源开发利用率,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