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中和政策
1、最高法发文,为“双碳”提供司法服务
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意见》全文分为六个部分24条,第一部分是司法服务“双碳”工作的原则要求,第二至五部分重点对人民法院审理的涉碳案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第六部分是持续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
《意见》指出,要依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依法保障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依法助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依法推进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审理不同案件,要对症下药落实解决措施,这些典型案例包括比特币“挖矿”服务合同、温室气体排放环境侵权、碳排放配额清缴行政处罚、碳排放配额强制执行、破坏环境监测计算机信息系统、滥伐盗伐林木碳汇赔偿等多方面的内容,都是近年来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中的新类型案件。
2、长沙碳达峰方案:建设马栏山等十大零碳低碳试点示范区
2月16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印发《长沙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推进碳达峰十大重点任务、打造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十大零碳低碳试点示范区的“10+10+10”行动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0%以上;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稳定在5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3500万立方米以上。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下达的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2%以上,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00万千瓦;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持续稳定在5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4100万立方米。
《方案》提出实施“10+10+10”行动方案,即推进碳达峰十大重点任务、打造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十大零碳低碳试点示范区。十大重点任务包括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构建低碳安全能源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低碳集约建设水平、形成绿色低碳交通方式等。
十大标志性工程包括新能源利用“倍增”工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工程、低碳建筑“标杆”工程等。十大试点示范区域包括大泽湖片区“海归小镇”生态智慧城、马栏山“近零碳”示范园、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碳达峰先行先试示范区等。
3、国家能源局: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
2月13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2023年,将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要求,推动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水平。明确绿证的权威性、唯一性、通用性和主导性,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拓展绿证交易平台,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做好与碳市场的衔接。
4、黄润秋:未来两年中国将继续推动“昆蒙框架”落实
2月13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以视频形式主持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主席团会议。会议围绕主席团成员及其他官员任期情况、未来两年会间会安排、主席团会议日程安排、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信托基金及人员情况等议题展开讨论。
黄润秋介绍了未来两年主席团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并对推动落实COP15大会成果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蒙框架”)目标提出希望。黄润秋指出,未来两年,中国将继续作为主席国,在秘书处和主席团成员的支持下,切实发挥好引领作用,协调各方推动“昆蒙框架”落实。希望主席团各成员继续团结一致,在所在区域积极发挥领导力,共同推动历史性的COP15成果落地实施。
5、河南:聚焦重点行业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近日,河南省科技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文件指出,要聚焦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在能源领域,提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创新行动。在工业领域,提出加快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创新。在城镇化和交通领域,提出加强城乡建设与交通运输低碳零碳技术攻关。
6、泰州发布全国首个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地方标准
近日,由江苏泰州市生态环境局、泰州市市场监管局、泰州市标准化院等单位联合起草的《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这是碳排放监测领域国内首个市级地方标准。《规范》对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所涵盖的直接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核算及校核系统、实时监测监控平台均提出了具体要求,对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原则、系统组成和构成、技术要求及性能指标、站房要求、安装要求以及系统评估进行了规定。
二、绿色金融
1、 欧盟通过碳关税,今年10月1日生效
近日,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正式通过了欧洲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协议,欧盟的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获得了63票赞成,7票反对。具体生效日期为今年2023 年 10 月 1 日。不过,ENVI只是欧洲议会下面的一个专委会,CBAM还需要在今年4月的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最终通过,然后还需要跟欧洲理事会进行谈判和批准。
2、上海:到2025年绿色融资余额超1.5万亿元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和上海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十四五”期间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将基本建成与碳达峰相适应的绿色金融生态服务体系,形成一批绿色金融行业标杆;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效能不断提升,预计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5万亿元,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资管、绿色租赁等业务稳健发展;绿色金融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形成绿色金融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方案。
3、天津银保监局:去年绿色信贷余额5629亿元
2月16日上午,天津银保监局召开2023年第一场发布会,会上介绍了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的工作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天津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5629亿元,较年初增长22%。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信贷资金投向了清洁能源生产、基础设施转型升级领域。天津银保监局联合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出台了绿色建筑领域专项金融创新支持政策。
4、广州: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设个人碳账户
近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广州市碳普惠自愿减排实施办法》(下称《办法》),该《办法》将于2023年3月1日起实施。《办法》提出,鼓励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购买广州市碳普惠自愿减排量;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设个人碳账户、发行碳信用卡等。2019年12月,广州市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城市碳普惠平台,平台认证了20多种生活场景减碳量的核算方法。市民可在碳普惠平台上注册,并践行公共交通、节水节电、旧物回收等低碳行为,从而获得碳币,购物享受优惠。
5、重庆首单市场化碳配额抵押融资登记落地
近日,重庆三五三三印染服装总厂有限公司成功办理碳配额抵(质)押登记,助力公司以其持有的碳排放配额作为部分担保物,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协议设立1.83亿元最高额质押。这笔业务系重庆通过重庆碳市场归集办理的首笔碳配额抵(质)押融资登记业务。重庆联交所集团方面表示,作为全市集中统一的碳配额抵质押登记平台,下一步,重庆联交所集团将持续培育优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赋能碳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助力全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积极融入重庆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大局。截至2022年末,重庆联交所集团累计交易碳配额3500万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184万吨,重庆市核证自愿减排量(CQCER)323万吨,总交易金额达8.3亿元。
6、兴业银行落地全国首单碳资产转型债券
2月15日,兴业银行作为主承销商,成功落地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转型/碳资产),该笔债券是全国首单碳资产转型债券。本笔债券发行规模2亿元,期限268天,采取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发行,其中浮动利率挂钩碳排放配额(CEA)收益率,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经过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该热电联产项目每年预计可实现节能量22.04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6.73万吨。
7、联想集团发布2022碳中和行动报告
2月17日,联想集团正式发布了《联想集团2022碳中和行动报告》(下称《报告》)。据悉,该《报告》区别于以往在年度ESG报告中披露科学碳目标和低碳转型实践进展,是联想集团首次公开发布碳中和专题报告。报告披露,2021/22财年,联想集团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235.16万吨,较基准年减少23%。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报告中指出,联想集团将力争提前十年完成碳中和目标,并且通过技术创新输出智能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实现碳中和转型。2月7日,联想集团正式发布净零排放目标路线图,宣布将于2049/50财年达成整体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8、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联合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印发《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意见》从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金融服务两大方面提出了12条具体举措。深圳提出,将进一步优化面向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到2025年逐步形成“零部件原材料—整车生产—终端应用”全产业链金融布局。力争经过5年的时间,间接融资、直接融资、跨境金融、保险保障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需求更加匹配,资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金融支持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能力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