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阶段收紧以来,光伏公司申报上市进展停滞。
新股发行放缓之际,热门赛道的IPO申报与受理情况备受市场关注,光伏行业正是其中之一。
2023年的“827新政”(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阶段性收紧IPO与再融资节奏)后,部分光伏企业IPO及再融资终止、已获得批文尚未发行的事件频发。
典型事件如,2023年9月28日,高景太阳能撤回IPO申请,该公司原拟募资50亿元,用于扩产单晶硅棒和单晶硅片;9月27日,一体化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终止160亿元定增项目。同年6月初,组件龙头阿特斯(688472.SH)上市科创板,募资69亿元,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很可能是未来1到2年内最后一单光伏高额募资的IPO项目。
光伏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通过技术迭代、规模化低成本制造,推动降本增效。2020年至2023年,87只光伏股累计定增募资1512亿元,资金是行业高速发展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直接融资通道收紧后,光伏企业更多依靠自身造血能力或间接融资获取资金,但在行业格局重塑的当下,挑战较高。“行业阶段性出清中,P型产能是首先要被消化的库存,挑战各家公司的现金管理和战略规划。龙头企业有资金和规模优势,二三线厂商不断挣扎。”某投行人士对记者说,“2023年下半年以来,因为上市监管环境等因素,在申报的光伏IPO进展基本停滞,不少发行人直接撤回申请。行业出清过程中,部分公司可能会因为融资困难倒闭,但这就是行业格局重塑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有能力的公司最终会活下来。”
审核趋严,多项光伏IPO撤回、终止
2020年至2023年,在光伏行业高景气度下,IPO公司如过江之鲫。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组件龙头,昱能科技、禾迈股份、德业股份、锦浪科技、固德威等光伏逆变器企业,金博股份、高测股份、奥特维等设备、材料股等热门光伏股均在此时间段内上市,据不完全统计,总计数量超过20家,上市板块主要是科创板和创业板。
较为典型的是子板块光伏逆变器,截至目前,该板块上市公司为11家,5家为2019年以后上市,加上正在申报IPO的逆变器企业,总计数量约16家。市场内一度传出质疑声:技术迭代要求不高的该板块,是否有必要上市近20家公司?
比起过去喧闹的光伏一级市场,IPO阶段性收紧后,部分申报上市的光伏企业面临“上下两难”。根据深交所、上交所IPO审核信息(下同),有4家光伏逆变器企业至今未能挂牌上市。
首航新能、爱士惟的IPO申请分别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被受理,前者拟上市创业板,后者拟上市科创板。爱士惟的IPO于2023年11月末变更为“终止”,系发行人撤回申请。首航新能经过两轮问询,去年3月末过会后迟迟没有注册,目前无更新信息。
另2家光伏逆变器企业艾罗能源、三晶股份的IPO卡在最后环节,它们分别拟上市科创板、沪市主板。去年5月,艾罗能源拿到了科创板批文,却始终没挂牌上市。三晶股份去年底提交注册后,至今没有拿到批文。
除了逆变器企业IPO“卡壳”以外,光伏硅片、电池片等主产业链环节公司的IPO进展如何呢?成立于2019年的高景太阳能,从事硅片和硅棒的生产、研发和销售。短短四年内,在一众投资机构力捧之下,高景太阳能的估值突破200亿元(申报IPO前)。2023年6月1日,公司的创业板IPO被受理,拟募资50亿元,中金公司为保荐机构,当年9月28日,公司IPO终止。“高景太阳能IPO终止主要因上市环境发生了变化。”某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就在高景太阳能IPO获得受理的一周后,募资69亿元的组件商阿特斯挂牌科创板。
除了高景太阳能,硅片、电池环节的中润光能、鸿禧能源、华耀光电、美科股份、彩虹新能源5家公司分别拟募资23亿元、15元、29亿元、50亿元、20亿元,合计137亿元,这5宗IPO有的已终止,有的进展停滞。算上高景太阳能,以及4家光伏逆变器公司,截至目前,有超过200亿元的光伏IPO项目停滞不前或终止。
行业加速出清、盈利探底,令IPO更难
资金具有聚集效应,越是高景气度的行业越能吸引资金涌入。过去几年,通过再融资或IPO募集资金的光伏企业投资再扩产,业绩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随之而来的是中低端产能过剩,老旧技术产能面临出清,行业格局进入重塑阶段。
2023年光伏行业IPO与再融资呈现收紧,这也是行业剧烈博弈的一年,上游产能加速释放,硅料供需格局彻底扭转,导致硅片电池等产品价格大跌,组件端率先打响价格战,硅片厂出现阶段性亏损,产能扩张阶段性放缓。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16.9GW,同比增长148%;截至2023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609.5GW。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光伏组件累计招标294GW,同比增长85%。2024年初以来累计招标26.6GW,同比增长8%。
光伏装机规模维持高增速,上市公司业绩却有“失速”现象。已披露的53份光伏2023年业绩预告中,22家预增、12家预减、5家首亏、6家续亏、4家略增、1家略减、3家扭亏,业绩预喜率54.7%,相比前两年逊色不少。
尽管与许多传统行业对比,光伏板块的业绩增速仍属于“优等生”,但产品价格大跌、去年四季度出现业绩“失速”,体现出行业出清过程中的业绩阵痛。
硅片龙头TCL中环(002129.SH)预计2023年全年净利润为42亿元至48亿元,同比下降38.4%~29.6%,去年三季度公司盈利61.88亿元,意味着四季度至少亏损约14亿元,是公司历史上首次单季度亏损。TCL中环表示,硅片价格快速下行对公司当季度业绩产生较大负面影响,行业产能面临结构性调整,落后产能面临停产出清。光伏胶膜公司明冠新材和海优新材均预计2023年业绩亏损,系竞争态势愈加严峻、产品销售价格下调所致。
“全行业都在博弈,包括成本、技术、现金储备、战略布局等。龙头靠成本、规模还有资金优势,稳定住市场份额,逐步提升新技术产能。行业出清必然伴随小厂破产,二三线光伏厂商的出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挣扎在亏损和盈利之间。”某光伏大厂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光伏电池商钧达股份的公告透露,2023年公司N型电池出货行业第一,P型电池盈利能力显著下行,拟对P型电池业务计提减值准备金额约9亿元。2020年至2022年,钧达股份的归母净利润盈利规模仅5.52亿元,可见产能出清对上市公司利润表的侵蚀。
政策因素以外,行业格局重塑阶段对光伏IPO有何影响?前述光伏大厂相关人士表示,IPO要求的财务指标或成第一道“拦路虎”。“组件价格全线跌破1元,硅料价格只有最高点的约20%,硅片整体供过于求。一轮产能出清过程,就是盈利承压的阶段,高成本的落后产能可能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还没上市的光伏公司规模相对较小,盈利规模也更小,成本优势和资金优势相对弱,业绩难达到上市财务指标。”上述光伏人士说。
当前以Topcon为代表的多条新技术并行,N型产品系当前极少数盈利格局较好的光伏单品,N型硅料至今仍存在阶段性短缺现象。新技术加速全行业降本增效,有否可能成为光伏IPO下阶段的香饽饽?“我们认为,技术迭代和规模化是推动光伏发展的根本动力,实际上这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了,每年我们出口的光伏产品规模占全球约七成。从上市资源合理高效运用角度来说,还有更多细分领域比光伏更需要融资发展。”某TMT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魏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