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发布《2024外滩绿色金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碳减排进程远不及预期,绿色低碳转型面临化石能源依赖、地缘政治冲突、资金缺口较大等重重挑战,亟需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我国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久久为功,转型金融的持续、大力支持至关重要。
据悉,《报告》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24年度重点课题《强化转型金融的体制机制》成果概要版。该课题重点围绕强化转型金融的体制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在充分探讨国际前沿进展基础上,紧扣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实践中的热点难点,探讨绿色低碳转型的宏观经济金融效应、转型金融标准和信息披露、转型金融政策和工具、公正转型和金融支持气候适应、转型规划、绿色低碳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能力建设等重要问题。
绿色低碳转型,对各国的经济增长、物价等有深远影响。《报告》认为,我国应积极应对绿色低碳转型为宏观经济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加强绿色低碳转型的宏观经济影响研究,将绿色低碳转型纳入宏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筹与之相适的财税、金融、投资和产业政策。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原则,妥善防范和应对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挑战,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妥善应对地缘政治博弈对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
《报告》指出,中国金融体系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绿色贷款在绿色金融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长远看,绿色金融体系结构需要多元化转型升级,直接融资需要发挥更大作用,间接融资体系可能发生变化,大力发展绿色保险并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所需资金达百万亿元量级,特别是需长期资金支持、风险容忍度高的绿色项目融资,仅依靠传统间接融资难以满足,迫切需要发展资本市场,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绿色低碳转型。
《报告》提出,未来直接融资将重点发展以下领域:一是发展可持续政府债券,在合理的政府债务水平下,政府通过发债筹集资金,发展混合融资,满足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二是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ABS),盘活银行存量绿色资产,提高流动性,减少资本金占用;三是发展各类可持续债券,包括碳中和债券、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社会影响力债券等;四是建立绿色发展基金和公正转型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向绿色发展领域和受转型影响严重的领域提供支持;五是发展绿色股权融资,满足我国日益旺盛的绿色权益类投资需求,补齐绿色金融市场短板。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对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日益凸显。《报告》认为,数字技术不仅能直接赋能各产业节能减排,也间接通过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在对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发展至关重要的碳核算、环境信息披露、金融工具开发使用、气候相关金融风险防范等领域,数字技术都可以大显身手。
不过《报告》也指出,金融支持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场景不够清晰;二是中小企业对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的认知不足;三是针对关键底层数字技术的投资偏少,长期可能制约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的能力;四是针对性的信贷产品仍然较少。
基于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促进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丰富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场景,构建关键底层数字技术创新突破的全链条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加强绿色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促进公共数据整合应用;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改进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的金融服务,提升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性;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障体系,完善绿色金融领域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监管框架。(记者 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