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碳源”能变成碳汇,碳汇能变成可交易的资产,还能融资。11月22日,在首届双碳农业(武汉)高峰论坛上,湖北宏泰集团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共同签署“农-碳-金融”战略协议,推动湖北省农业“资源”变“资产”,进一步打通“绿变钱、钱促绿”通道。
农业碳汇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特定措施吸收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或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植被覆盖、优化农业管理实践等,它们共同促进了土壤碳储量的增加,从而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
根据协议,三方将聚焦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在企业结算账户服务、绿色信贷融资、存款产品支持等方面开展合作,强化金融对绿色低碳经济的支撑。
湖北大学中国农业暨典型行业碳减排碳交易研究中心主任张金鑫表示,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以非二氧化碳为主,甲烷、氧化亚氮两类温室气体排放超过70%。但与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不同,农业既是碳排放源,也是关键的碳汇系统。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温室气体,也能通过推进农业减排固碳,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高农田土壤固碳能力。
据介绍,在我国,碳排放权主要通过碳排放配额指标(CEA)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两大市场进行交易。目前,农业尚未被纳入碳排放配额(CEA)市场,只能通过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或地方碳市场进行碳汇交易。此前,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最早在全国试点,支持农业碳减排项目通过抵消机制进场交易。
农业“绿变钱”,重点在于碳汇项目开发。张金鑫指出,农业碳汇项目开发通常包括项目设计、审定、备案、监测,以及核证机构核证减排量、备案机构签发减排量、指定平台挂牌交易等环节,其关键环节在于评估项目可行性,并确定适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