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发展)、中海油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气电集团)和大庆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相继在北京绿色交易所完成79万吨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购入和售出交易。海油发展的交易是今年以来国内最大单笔CCER交易,创造了中国海油CCER碳资产的历史最大单笔交易,标志着海油发展在碳资产管理体系建设上进入新阶段,实现了从碳资产开发核证到市场化交易的闭环。
9月11日,首钢股份披露公告表示,公司旗下迁钢公司与多家受让方签署《碳排放权交易协议转让合同》,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转让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以下简称“CCER”)。截至公告披露之日,迁钢公司已与各受让方签订了相关转让合同。本次转让完成后,预计影响公司利润约1亿元至1.2亿元。
近日,中国中化旗下中化国际成功完成首单欧盟碳配额交割,有效降低欧盟出口货物的航运物流成本,助力提升该公司进出口业务市场竞争力。自2024年1月起,航运业被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所有超过5000总吨的大型客货船舶进出欧盟港口,均被要求监测、报告其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并为每吨二氧化碳当量支付相应的碳排放费用。
7月底,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第三个报告周期的申报时间截止,从下个季度到2025年底,虽然同样是过渡期,无需缴纳额外的碳关税,但对欧盟CBAM现阶段覆盖的六大行业——钢铁、水泥、铝、化肥、氢和电力的进口商来说,对其要求从自愿申报转为强制申报,碳约束力在缓缓增强。 出口企业不仅需要掌握中国相应的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还应当熟悉欧盟等国际标准,在专业节能减碳服务机构的帮助下,精确测量自身产品生产过程、购买前体产品的隐含碳排放数据。
宁德时代近日官宣,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瑞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正式跻身零碳工厂行列。
7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2023)》(以下简称“ESG报告”),披露了一年来工作进展。报告显示,在系统性实施ESG七大战略方向的第一年,阿里巴巴ESG行动有显著进展:全集团自身运营净碳排放和价值链碳强度实现“双降”,在乡村教育、适老化、无障碍、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与此同时,ESG正成为改革后阿里巴巴与业务集团之间的价值纽带。
截至2023年6月30日,270余家钢铁企业约7.6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目前,钢铁业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投资逾2000亿元。全行业已有31家长流程企业与5家短流程企业成功创建了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A级企业。
6月1日,蚂蚁集团对外发布《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数字普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开放生态四个维度阐述了蚂蚁集团ESG可持续发展战略。
摩根大通已承诺投资超过2亿美元购买碳减排信用额度,同时为碳捕获企业提供融资。据报道,摩根大通将从几家初创公司购买80万吨的碳减排信用额度,根据数据提供商CDR.fyi的数据,这是该新兴行业有史以来规模第二大的购买,将抵消大约16万辆乘用车的年排放量。最大的一笔交易来自微软,微软上周表示,将支付约280万吨碳减排信用额度的费用。
相比烟囱林立的发电厂、燃油车和化石燃料,建筑行业可以说是隐藏的“排碳大户”。中国建筑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建筑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比重高达51.3%,居所有行业之首,其中建筑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34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比重28%,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25亿吨,约占21%。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提升建筑节能水平成为“减碳”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