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代表人物最著名莫过于孔子、孟子。然而对后世影响较深的其实还有荀子,荀子是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继孔子后的儒家传经大师,著作《荀子》。
与孟子的分歧
荀子主张“性恶论”,反对孟子的“ 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不论什么人其本性都是相同的,人的道德观念和知识才能都是后天形成的,圣贤不是天生的,是受教化的结果。因此人们所受教育的不同,主观努力的程度决定了人的愚智、贫富。认为上天是没有意志的,不能主宰人事,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简单说就是人定胜天。
重“礼”却与以前儒家思想不同
荀子重视“礼”。强调“礼”对于治国平天下有巨大作用,认为“礼”规定了道德的准则,确定了法律的总纲,“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成”。他宣扬王道,主张以德服人,但认为简单的教化是不行的,还要采取刑罚。荀子从人的自然欲望上寻找道德的根源,认为义与利是“人之所两有”,不排斥“利”的合理性。这是他与以前的儒家明显的不同。后人认为荀子吸收了法家的思想,其实这种融合石适应时代变化的结果,对后世影响颇深。
传经大师
作为教育家,荀子非常重视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播,秦汉以来所有流行的儒家经典以及对这些经典的解释大都来自荀子。如后世传播的《诗经》的三个主要派别都源自荀子。《春秋》三传中的两传据说也是经荀子讲授传下来的,所以荀子也被称为“传经大师”。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从“性恶论”出发,荀子强调教育的作用,“师”的作用,“君师者,治国之本也”,第一次把师与国家治乱联系在一起,主张在良师的教育下,通过自我修养,达到“以公义胜私欲”。在学习上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反对知识虽多但无专长,学问虽广却无目标的做法,主张专一学习。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遂成千古名句。
后世影响
荀子的法儒兼修的思想对后世许多思想家。文学家如韩非、王允、柳宗元、刘禹锡以及近代的严复、章太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谭嗣同曾这样说过:“两千年之学、皆荀子也”。但是他积极进取的思想不为历代统治者所喜,故一直未取得“正统”地位。